道上建造大量的巨型邁拉鏡子。有多大呢?大概寬度有250千米那麼大吧,可以直接覆蓋密歇根湖。由於整個工程差不多有20多萬噸重,所以建造過程只能也在太空中完成。在距離火星21萬公里的地方佈置好鏡子,反射回去的陽光就足夠融化火星上的二氧化碳並啟動溫室效應了。以目前的技術來說,這個方案有很大的可行性。
還有一種方案,是往火星上扔流星。假如我們能抓到或者重定向一顆飛過太陽系的小行星或者彗星的話,也許我們可以讓它墜落火星並在大氣層中燃燒、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與扔核武器類似,更有效的方法是弄一堆100億噸左右重的小行星或者彗星直接朝火星扔去,這樣大概就能讓氣溫提高5華氏度左右。這個方案也有很大的可行性,按照我的預計,再過五到十年,未來科技公司應該初步可以掌握相關技術,牽引小型彗星撞擊火星,不僅可以增加火星質量、提高溫度,還能給火星帶來水。
還有一種方案,是透過基因技術,創造適合在火星上生存的藻類或其他有機體,讓這些生物繁盛起來,給火星升溫,同時將火星大氣中所擁有的96%二氧化碳轉化為可供人類呼吸的氧氣。這個方案耗時可能會很長,需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時間,起碼我是等不了這麼久,不過可以作為備用方案。
還有一種方案,是在火星上來場工業革命。地球上的一切我們都看到了:工業革命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最終導致全球變暖。同樣的戲碼,或許可以在火星上演,我們可以在火星建造一系列使用可再生能源驅動,以釋放甲烷、二氧化碳、氟氯烴等溫室氣體為核心目的的工廠,利用這些溫室氣體來留住太陽輻射,提高火星溫度。
此外,埃隆·馬斯克先生還提出可以透過往火星上扔核聚變炸彈,來改造火星。事實上,這個想法雖然很瘋狂,但也有一定的可行性。如果向火星兩極投擲大量核聚變炸彈,就能在短時間內釋放大量熱能輻射,達到加熱行星的效果。然後就能氣化凍結的二氧化碳,使大氣層變厚並加熱水,從而在火星製造溫室效應,持續加熱火星就能造成這樣的連鎖效應。這樣,火星應該就能慢慢達到人類適宜的溫度。這個方案也有一定的風險,因為它有可能造成“核冬天”,不僅不能提高火星溫度,還會降低火星溫度。
當然,由於人類還沒有登陸火星,對火星缺少更進一步的瞭解,以上方案可能都無法實施,因此,未來科技公司將在一個月後派出宇宙飛船,預計花費90天時間到達火星,對火星進行實地勘察,全面認識火星,包括它的地形地貌、物質成分、表面環境、內部結構等基本特性,並瞭解這些特性對人類在火星上生存的影響,然後根據勘察結果設計更優秀的火星改造方案。”
說了這麼久,張偉也是有點口渴了,他拿起礦泉水喝了一小口,環視臺下眾人,接著說道,“無論有多麼困難,改造火星都勢在必行,原因有三。
第一,地球上的人口越來越多,資源越來越少,環境越來越壞,生活質量越來越下降,因此應該尋找出路,將地球上過多的人口輸出到其他星球上,而在太陽系中,唯一能夠接收地球上過多人口的就是火星。與火星相比,月球還是小了點,改造月球的難度也比改造火星大。
第二,我們所居住的地球並非絕對安全,時刻有可能面臨天體撞擊等重大災難,也有可能像火星一樣成為一顆死星,而火星作為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是人類面臨這些災難時可能的避難所。
第三,我們人類一直以來就是不斷進取的種族,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不斷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不斷改造周圍環境,使之適合於自己的需要。現在我們已經有探索太空的能力了,當然要繼續努力,不斷進取,將人類的足跡向太空延伸,開拓出更廣闊的空間。月球、火星只是第一步,有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