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神勇無敵,俞大酞沉著冷靜下達作戰指令,經過幾個小時的激戰,倭寇大敗。
“勝了!督都,我們勝了!”副將高興的說道。
“好,此戰大敗倭寇,真是天佑我大明啊!”俞大酞笑著說道。
天幕畫面又一轉,一行大字出現,萬界古人們尤其是那些書生,各朝各代詩人興奮了。
天幕:忠誠許國的一代名將俞大猷:主要作品及詩詞賞析
俞大猷,明朝著名軍事家、將領,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忠誠於國家的品質著稱他的一生征戰無數,戰功顯赫,同時在文學創作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俞大猷的主要作品涵蓋了詩歌、散文等多種形式,其中尤以詩詞最為人稱道。他的詩詞作品情感真摯,意境深遠,既體現了他的軍事家風範,又展現了他的人文情懷。
其中一首著名的詩作《馬上作》,表達了俞大猷對國家的忠誠和豪情壯志:“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這首詩以豪放的筆觸,描繪了俞大猷南征北戰的軍旅生涯,展現了他對國家的忠誠與付出。詩中的“江花邊草笑平生”,以自然景物為喻,表達了詩人對軍旅生活的樂觀態度。
另一首《秋日山行》則展現了俞大猷的人文情懷:“一雨縱橫亙二洲,浪淘天地入東流。卻餘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雷作遠遊。”這首詩以秋日的山行為背景,透過描繪自然景觀的變化,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思考。詩中的“浪淘天地入東流”,寓含了對歷史滄桑的感慨,而“又挾風雷作遠遊”則展現了詩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
俞大猷的詩詞作品不僅是他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是他忠誠於國家、勇猛無畏的軍旅生涯的見證。他的詩作風格豪放而不失深沉,情感真摯而富有感染力,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總之,俞大猷作為一代名將和文學創作者,他的作品體現了其深厚的愛國情懷和人文底蘊。他的詩詞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是對後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資源。
欣賞:《舟師》
作者:明.俞大酞
倚劍東溟勢獨雄,
扶桑今在指揮中。
島頭雲霧須臾盡,
天外旌旗上下翀。
隊火光搖河漢影,
歌聲氣壓虯龍宮。
夕陽景裡歸篷近,
背水陣奇戰士功。
人物成就:軍事海上殲倭
俞大猷在與倭寇的戰鬥過程中發現倭寇雖然從海上來但是卻擅長陸戰,不擅長海戰。於是俞大猷招募訓練一支水師並選用福船與倭寇在海上戰鬥。
在戰術上俞大猷也指出海上作戰無非是以大船打小船,以眾擊寡,以大銃打小銃。
實戰過程當中俞大猷建立的水軍與戚繼光的陸軍相互配合有效的對倭寇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
建立車營:俞大猷在隨巡撫李文進駐守大同期間發現塞上民族擅長使用騎兵,為了針對敵人的騎兵俞大猷創造發明了用獨輪車對付騎兵的辦法,並在實戰中以獨輪車和騎兵相互配合成功將敵人擊敗。
事後李文進將這一情況上報給朝廷朝廷,自此開始設立兵車營,而後戚繼光在抵禦蒙古入侵時也借鑑使用了兵車,騎兵等相互配合的方法成功守衛了薊門,使得敵人不敢靠近。
軍事著作:俞大猷先後著有兵法《發微》《洗海近事》《鎮閩議稿》《廣西選鋒兵操法》等並編輯其師趙本學《韜鈴內外篇》等為《續武經總要》為我國軍事發展上作出了巨大貢獻。
武學俞大猷著有一書雖然名為《劍經》,但實際上是講棍法及長兵器的用法,內容包括“劍棍”“射”“陣”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