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深切的明白。
人心都是肉長的,自古以來都是。
“陛下,老臣附議,叩闕祖制當改,叩闕身亡,朝廷也要受理。”
“老臣附議。”
“臣也附議。”
瞬間一幫文武大臣紛紛跪下附議。
“好,允了,即日起明發天下。”昭帝也有些動容。
“陛下聖明,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高呼。
隨即起身,而李洪熙看了也跟著起身御史臺官員又繼續道。
“陛下,臣還有本奏。”李洪熙出列跪地道。
“允了。”昭帝看著李洪熙道。
“昨日臣詢問了,承恩門附近的百姓。”李洪熙心想哪裡問了,就是當初聽了李琪的說了一些。
“臣得知,惠昭六年,九年,十七年,二十一年,二十八年,三十二年,都有叩闕的百姓身亡,只是當時叩闕未成而身亡,不得上達天聽。”
“但是,臣認為御史臺官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雖然叩闕未成,但是御史臺有監察百官之責,可曾派監察御史前往地方巡視?”李洪熙怒視著那幾位御史臺的官員。
看他們毛骨悚然,怎麼繞了半天,又變成廉郡王彈劾他們御史臺了。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御史臺各位官員眼中卻只有京畿官員,難道大乾的天下就只有順天府嗎?”李洪熙怒聲道。
“臣,臣有罪。”王承明,劉夏明,楊傑銘等十幾個御史臺紛紛出列跪地。
昭帝聽了也是震怒無比,他一直以為在他的治理下,百姓生活富足,可是今天才明白原來竟是這般。
“你們不僅有失察之罪,還有懶政,惰政之罪,在其位,不謀其事,其心可惡,其惡當誅。”李洪熙揮袖怒聲道。
“陛下,臣罪該萬死,罪該萬死。”幾人紛紛跪在地上。
而在場其他六部官員紛紛側目,這個廉郡王惹不得,惹不得。
人家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他是片刻都等不了。
廉郡王所說了那些叩闕未成的案子,朝堂內那個官員不知道?都知道。
甚至那些叩闕案可以說幾乎是百分之百確定有冤情,但是他們不說,畢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而且地方官的不作為,地方按察使有罪,而這些御史臺官員更是有罪。
就像廉郡王說的那樣,懶政,惰政,在其位而不謀其事。
以張相白為首的官員甚至想給李洪熙拍手鼓掌,這些言官整天就盯著京師的官員,各地的地方官,甚至三衛,他們都有監察之責。
可是報上來的就只有京師的事情,昭帝看著眾臣子的眼神,紛紛明白了,天下並沒有他想象中安寧。
各地的百姓很多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些年都沒人說,甚至都沒人提過。
也就廉郡王李洪熙今天說了,他才知道,當然錦衣衛也告知他地方官員的事情,但是大多都是三衛和北境的訊息。
而像今天李洪熙說在他的治理下,竟然還有如此的多的叩闕案,若不是廉郡王李洪熙看到了,說不定,這次叩闕案又被隱瞞了。
想到這裡,昭帝的笑容更冷了。
“來人,御史大夫王承明,御史中丞楊傑銘,監察御史劉夏明,辜負聖恩,奪官處處斬,家產抄沒,家眷嘛。”昭帝看向李洪熙。
“陛下,食君之祿,擔君之憂,他們罪有應得,家眷就算了,遣散回鄉吧。”李洪熙連忙說道。
“陛下饒命啊,陛下。。”御林軍強行把他們拉下去,聲音很快消失在大殿之上。
“好,就按廉郡王說的辦,國喪期間,朕不想這般,可是朕沒想到爾等竟會如此辜負聖恩。”昭帝有些疲憊。
“皇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