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拖垮了他的身子。想來想去,竟是連他自己都恨上了——他盛年清閒時也只得劉遇一子,林氏還養得極驚險,怎麼登基後,精力、身體都大不如前,反走了子嗣運?他明明該早些察覺,整治後宮的,卻因那份不能言說的虛榮心,不願多想。甚至皇后提了兩次,還被他發怒岔開。他當時寧願活在欺瞞裡,也不想承認自己“不行”。卻是害人害己,那幾個年幼的皇兒,也先天不足,就著藥罐子熬日子。?
“你日後對你母后更孝順些。”他嘆道,“她這人面冷心善,這麼多年了,也不容易。”
劉遇應道:“兒子省得。”他母妃重病時,宮裡人情冷暖見識了個遍,別說那些與母妃交好的妃嬪了,就是她宮裡受了她恩惠的宮女們都在另拜山頭。倒是平時一向冷冷的皇后,待他一切如常。仔細想來,皇后年幼時即入忠平王府,一路從王妃做到皇后,竟是連對下人都沒下過狠手的。太后一向不喜她,既說她終日喪著臉,不
討喜,又說她懶,不願治理後宮。但真說起來,太妃們爭鬧起來,可比皇帝的後宮熱鬧。
男人有心偏袒的時候,他的妻子又能“管束”誰呢?皇后已經算是十分幸運了,皇帝是個念舊的人,若換了個薄情的丈夫,只怕連皇后的位子都坐不穩。劉遇心想,若是父皇是個薄情的,後宮裡來了這麼多新人,只怕連我母妃也不記得了。這麼一看,他和皇后倒稱得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了。
父子倆正說著話,太監急急忙忙地來報:“陛下,行宮急報,上皇昨夜吐了兩次血,太醫院右判趙瑜趙大人傳書來,說是想用老參,求問陛下的意思。”
上皇雖然身子還算硬朗,但到底這樣大的年紀了,經此病故,又得知昔日心腹謀反,氣急攻心,一病不起。皇帝著急回宮,把太醫留在了行宮守著他,自己帶著文武百官起駕了。他自己時常生病,也知道一些醫理,上了年紀的人,不能用猛藥,否則病不一定治得好,命倒要沒了。趙瑜一向謹慎,來問能不能用老參,其實是在問上皇已經不中了,要不要吊著一程,好趕回宮去。
“依兒子看,此事只有皇祖母做的了主。”劉遇見皇帝為難,主動提議,“此地離京也不遠了,著人快馬加鞭,回宮問一問皇祖母的意思?”
皇帝沉吟道:“也只得如此了。”
從這裡回京倒也快,馬好的話,半天也能到,只是進了宮、問了太后,再回行宮……怎麼著也要兩三天,太上皇能撐得住嗎?太監不敢質疑,忙連聲答“是”。
馬車行進了一天,城牆近在眼前,皇帝牽起兒子的手:“走吧,要忙活起來了。”
劉遇斂眉垂目,低低地應了聲“是”。
林徵帶著人守在城門口,一路護送他們進宮。文武百官早聽令,隨時等候傳喚。看著皇帝牽著永寧王的手下了御攆,都不動聲色地低下頭去,皇后傳詔時並沒有避諱,即使懲治了戴權,宮裡依然不是密不透風的,家裡有關係的多多少少都能聽到點風聲。更何況,皇帝這麼多年也就栽培了劉遇一個,和上皇那時候比,放權也大方得很,但他到底年輕,別的不說,周家和吳家若說他們沒期待過,那誰也不能信。平時宮裡有人咳嗽一聲,外頭都要猜上幾天呢,何況皇帝偏愛長子,也從沒瞞過誰,這些人哪是真看不出來,存著那分幻想罷了。只是如今看來,皇帝連點念想都不打算給別人留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皇帝才剛喘了兩口氣,就聽到皇后派人來報,太后也病了。
“怎麼回事?”太后不是皇帝生母,但皇帝能登基,她也在太上皇那兒吹過不少枕頭風,皇帝與她多少還有幾分母子情分在,忙過問情況。
“原來一切都好好的,昨天有人來問父皇的病要怎麼處理,母后一急,直接暈了過去,太醫又是掐人中又是燻藥的,好容易醒過來,精神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