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了,依您看,誰可當此重任?”
周翰林眯起眼睛細細看了看,劉遇雙目含笑,只看那臉,仿若真是個嬌憨可掬的後輩在細心求教似的。但他話裡話外的意思,誰又聽不懂呢?周翰林的兒子這下也不敢哭出聲音來了,退到一邊悄悄抹眼淚。
永寧王素來就不是什麼善茬,和他做事喜歡留一線的父皇心相比,他彷彿生來就不會寫妥協兩個字,據說去年他頭年辦差,下揚州的時候,當著底下資歷、官職都不淺的老人家說:“我不管你們在皇祖父、父皇那兒有多少體面的,來了我這兒,就按我的規矩辦。我也不瞞各位說,在我這兒,要靠各位拿命博前程的。要是覺著我這兒苦,或者得罪人,也別幹到一半撂挑子,趁現在就跟我說一聲,還有不少寒門學子等著靠這趟差事封妻廕子呢。他們吃得苦,也放得開手腳。”按他如今的做派來看,這話他當年還真說得出口。
周翰林暗罵自己,日子過得太安逸了,倒忘了自己是怎麼起家的了。當年他雖是功勳之後,襲著個不大不小的世職,卻苦苦不得升遷,後來好容易他們衙門有了用武之地,他上司卻在那時候死了老子,回家守孝去了,他頂了缺,殫精竭慮、廢寢忘食、戰戰兢兢,好容易做出點成績來,入了京面了聖,自此官運一帆風順。他那個倒黴的老上司官復原職後,就一直老死在任上,沒見動彈過。哪怕位極人臣,沒到死就還沒結束呢,正是掙功績的時候,別人都還在祈禱著家裡老子娘多活兩年,別趕在建功立業的時候回家守孝呢,他倒是自己先把好好的餡餅推給別人了。
況以他如今和劉遇共事這麼久的瞭解,除非當今聖上臨時轉了性子,像上皇似的忌憚起自己的兒子來,否則,單憑劉遇自己那行為處事,還真能做到滴水不漏,不出差錯,安安穩穩地當太子,誰也撼動不了。如今二皇子已沒了絲毫機會,他是老了,可他幾個兒子都還沒個著落,還等著他去求個一官半職的呢。劉遇和周家關係原本就尷尬,周翰林一開始協力他辦差的時候還提防著被穿小鞋,也是這半年沒出什麼差錯,忘了形。他又何嘗不知,內閣幾個閣老,真正皇帝心中最看重的還是蔡客行,他雖不是可有可無,但
也不是無可取代的。
要是會顧及情分,低聲下氣地把他請回去,那就不是永寧王了。
果然,劉遇略坐了坐,就說下午戶部的人要來找他,怕耽誤事兒,得先回去了:“那周老歇著,要是缺什麼藥,找我說一聲,我去想辦法。若是為了幫我辦事,累壞了自己的身子,周貴妃知道了該傷心了。您現在手底下那三個副官我就先用著,回頭您想起來,想薦哪個人先一聲就是了。”
他和戶部的人算完了賬,去向皇帝彙報。皇帝知道他今兒個去探周翰林的病,問了聲:“周愛卿的病嚴重麼?”
劉遇把周翰林父子的話一一學了。皇帝冷笑了一聲:“好,讓他養著罷。你那裡的事耽誤不得,要朕說,也不必太拘泥,底下的人有用得順手的,直接提拔上來用。”
劉遇應了一聲,心裡倒是真有人選:“戶部左侍郎宋聚義,父皇覺得如何?”
皇帝也知道宋聚義做事靠譜,只是問了聲:“他和宋聚硯什麼關係?”
先頭戴權買賣官職那事兒,御前侍衛統領宋聚硯也牽扯其中,因他沒有直接參與、收受賄賂,只是賣了戴權面子,倒也沒降職,只是罰了一年的俸祿。只是皇帝自此也對他有了意見。否則,論起資歷來,忠順王“告病”歸家後,他的職本該由宋聚硯頂替的。但皇帝索性直接讓林徵頂上了。
“他們是族兄弟。”劉遇自然也打聽過,“平日裡來往其實不少。宋統領是他們家襲爵的那脈,宋聚義就偏了,小時候沒了父親,他母親替人納鞋底賺點錢供他讀書,才考上的進士,是個能人,為人有些不拘,幾個侍郎裡,他最年輕,也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