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成功,孫女的內心十分忐忑,這種手術的風險係數很高,後來得知主刀醫生是趙原才放心。
坐在操作倉裡面的趙原,感覺自己化身成了機械戰警。
儘管國產機器人的精準度沒有達芬奇機器人那麼高,但人際交流的平臺做得比較好。
“沒想到趙院長第一臺手術就是做單孔機器人手術。”
“這叫做藝高人膽大啊!”
多孔機器人手術屬於入門級。
單孔機器人手術則屬於高階。
多孔機器人手術,需要三四個小切口,一個手術切口、三個放置機械臂的輔助孔,這樣才能保證操作過程中機械臂不會相互干擾。
而單孔機器人手術具有明顯優勢,從原有的多孔減少為只需要1個3-4cm的小切口,相較以往,手術創傷進一步降低,切口更小更美觀,患者恢復更快、疼痛更輕。
趙原嫻熟地操作著單孔機器人手術系統,宛如蛇形的機械臂全部透過一個4cm的小切口進入。
機器人特殊的設計使其具有更靈活、可彎曲的特性,恢復了手術操作三角,打破了傳統單孔手術的侷限性,能夠在術者操控下如遊蛇般輕鬆在體內穿梭,快速完成精細遊離、切割、取出等操作步驟。
手術順利完成,術中出血量僅為20ml。
趙原一邊操作,一邊梳理流程。
三個小時後,天華首個胸外機器人手術宣告結束。
手術結束之後,趙原立即與研發團隊進行溝通,提出自己的改進思路。
研發團隊有人在現場,他們對趙原的表現感到驚歎。
難怪老闆韓進願意將百分之五的股份讓給趙原所推薦的蠑螈集團。
就憑著這一手登峰造極的操作,趙原值得花重金拉攏。
機器人發展數十年,其實很多技術壁壘早就不存在,當下國產機器人和達芬奇等國外機器人的差距主要在於臨床迭代。
國外那些機器人的操作者,都是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
國產機器人剛上市,願意用的外科醫生很少。
趙原跟團隊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心得。
他認可這款機器人的基礎功能和穩定性。
“我也操作過達芬奇機器人處理類似的手術。
從人性化角度來看,達芬奇更像是一個夥伴,天睿機器人還是個工具,主要跟手感、工藝有關。”
機器人工程師暗忖趙原一語中的,立即就找到了關鍵所在,“我們正在努力提升操作體驗感,讓主刀醫生使用起來更為流暢、便捷。”
趙原沉默數秒,才開口道,“我覺得可以考慮改變策略,從其他角度切入,與競爭對手開展差異化角逐。”
工程師興趣濃郁地說,“請您仔細講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