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魏武卒前往大梁城北數公里外的關鍵地帶。
沒過多久,魏假便抵達那地形險要之處,隨即指揮將士們構築防禦線,加固防禦工事,挖掘深溝,並準備好大量的巨石和滾木。
“什麼?那個手握巨錘的人帶著數十萬大軍正進攻魏國?”“而且兵力達三十萬之眾!”
位於魏楚邊界的楚國大營中,楚國將領們聽到求援魏軍帶來的訊息,皆感到十分震驚。
他們並未想到秦國剛消滅了匈奴不久,竟然又迅速發動了對魏國的攻勢。
帳中的楚軍中年將軍沉聲命令道:“釋出命令,立即召集所有部隊,準備出發支援魏國。”
這名中年將軍正是名將項燕。自從魏、楚、齊、燕四國結盟以來,楚國就在靠近三國邊界的地方部署了二十萬大軍,並由項燕指揮。
楚國在這片區域部署大軍,既為防範秦軍入侵,也能隨時支援魏國或響應魏國的求援。
楚國有著“唇亡齒寒”的認識,不可能坐視魏國的覆滅。因此,項燕第一時間決定整軍待發,準備前往魏國進行支援。
很快,楚軍整裝待發,項燕留下五萬人馬在此駐守,率領其餘十五萬大軍向著魏國都城大梁進發。這十五萬大軍之中,有兩萬申息精兵。
這兩萬申息精兵是楚國最為精銳的力量,與魏國的魏武卒地位相當。這些戰士主要來自楚國內性格強悍好鬥的申人和息人。如同現今的特種部隊一樣,申息精兵不但武裝到牙齒,還有經由久經戰場的軍人傳下的豐富經驗作為底蘊。這些軟實力不是單靠其他國家的魏齊訓練法或韓國的器械能夠輕易複製的。
但由於多年的連年征戰,申息精兵的人數遠不如前,其戰鬥力也稍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