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萬人馬甚至還有可能正增派人馬;再加上燕國派出援軍很可能也已經啟程。也就是說,他即將面對的可能是來自魏, 楚, 齊和燕這四大王國的聯手進攻。“請問,齊國的大軍總數幾何?其領軍將領姓名為何?” 易風重新提出問題。
必須知彼知己,百戰才能不敗!
據這位情報者回憶: \" 至少有數十萬人, 而其統帥應當姓田, 不過詳細的身分尚未確認\" “
請你再去搜集這些資料,並且嚴密地監控敵軍行動,隨時回報。”
易風對其發出命令,同時他本人也站在作戰地圖前,將剛剛從這名哨兵口中得到的情報逐一標記在地圖上關於這三國大軍的具體部署點。
當所有標記完畢後,易風馬上明白了敵人的佈局意圖,並考慮到還未加入戰場中的燕軍,這場戰役變得尤為複雜難解。
然而,儘管敵人難以對付,還是要迎難而上。易風一向不畏懼挑戰,若是連嘗試都沒有,便輕言放棄,那也不符合他的性格。
更何況,一旦此戰獲勝,就能一舉摧毀魏國,並使楚、齊、燕三國元氣大傷,甚至可能一蹶不振。這樣滅掉楚、齊、燕三國將變得更加輕鬆。憑藉秦軍的強大戰鬥力和他的指揮能力,即使面臨三比一的劣勢,他依然有底氣奮力一搏。狹路相逢勇者勝!
究竟結果如何,尚未可知。為此,易風繼續派出大量探子,獲取關於魏軍、楚軍和齊軍的詳細資訊。他命令部隊駐守城中,做好防禦準備,以防敵人突然發起進攻。
在未完全掌握魏、楚、齊三國的軍力情況前,易風不會貿然行動。畢竟,如果在尚未查明敵人數量的情況下就率領大軍出擊,這是極為不明智的做法。更何況,這次敵軍人數眾多,明顯超過秦軍,並且燕軍也可能隨時加入戰鬥。如果此刻出兵,很可能陷入被四面圍困的不利局面。
這一次的戰鬥與以往攻打小型城池完全不同。以往的城池中敵軍人數有限,最多隻有一萬人,易風只需帶領大軍直衝就能解決問題。然而現在,敵軍不但佔據數量優勢,還在地理上佔據有利位置。倘若貿然迎擊,極其危險。
即便他本人刀槍不入,但他的近三十萬秦軍呢?這場戰役中,他雖能安然無恙,然而他手下的這些將士又能有幾人得以倖存?
所以,此次戰鬥必然要打,但不能再僅憑蠻力。雖然魏、楚、齊、燕四國聯盟的整體力量強大,但它們也有薄弱之處。因為四國不是一支統一的軍隊,而由四支不同的大軍組成,因此不可能真正做到齊心協力。各自指揮官也可能有所顧慮,內部或許存在矛盾,甚至出現各自行事的局面。
相比之下,易風率領的秦軍卻能做到高度一致,聽從指揮。而這正是秦軍的優勢。假如四國的大軍無法實現有效的聯合作戰,其實際戰鬥力必然大打折扣。
真正的強大,源於士兵們之間的相互配合和協同作戰,這也是小規模精銳部隊能夠擊敗更大數目零散敵軍的關鍵所在。
因此,易風現在只能等待時機,逐步尋找各個擊破的機會。
當然,易風也不能無限制地等下去,因為他們現有的糧草只能維持半個月。
此外,如果他們一直固守城內不外出作戰,那麼四國聯軍肯定會設法切斷他們的補給線。
到時候,失去糧草供應的他們會不得不撤退。
不過,四國聯軍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與易風的軍隊相比,他們的人數更多,這也意味著每天的糧食消耗非常龐大。
於是,數以十萬計兵力的大戰一旦爆發,物資、人力以及財力的消耗都將達到驚人的地步。戰鬥不僅僅是士兵之間和人數上的較量,更多的是綜合實力的競爭。
如果國家的底蘊不夠強大,甚至 ** 動大規模戰役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