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渡三人面面相覷,眼中的震驚與疑惑交織在一起。
他們無法接受,自己長期以來崇敬的祖師,竟然會有這樣一面。
那份崇敬與信仰,在瞬間崩塌,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困惑。
看著三渡三人的反應,羅織的聲音冷靜。
他知道,這一刻的打擊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但這也是他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於是,他直接對著三渡三人說道:“你們雖然沒有直接參與這件事,也不知道達摩背後的計劃,但作為佛門的高層,你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洞察一切,防止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然而,你們卻失察了。
現在,我罰你們去大命周圍的國家傳播佛法,用你們的行動去彌補過去的疏忽,去感化那些迷失的心靈,同時,這也是對你們的一種救贖。
記住,永生不得踏入大命一步,你們可願意接受這個懲罰?”
三人對視一眼,彼此間傳遞著複雜的情緒,但最終都化為了堅定。
他們深知,無論達摩祖師的過去如何,作為佛門弟子,他們都有責任去承擔,去彌補。
於是,他們恭敬地對著羅織說道:“大人!我等願意去教化蠻夷,為我少林寺贖罪。無論前路多麼艱難,我等都願以佛法為引,照亮那些迷失的心靈。”
對於三渡來說,這個決定並非出於無奈或被迫,反而被視為一次難得的機會。
他們相信,透過教化蠻夷,不僅能夠為少林寺贖罪,更能夠弘揚佛法,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佛法的慈悲與智慧。
這在他們看來,根本不是什麼懲罰,反而是一次難得的修行。
然而,他們心中也不免有些疑惑。
為什麼羅織會讓他們去做這件看似與懲罰無關的事情呢?難道這其中還有什麼更深層次的用意嗎?
羅織看著三渡三人,心中卻是冷笑一聲。他深知,佛教的傳播往往伴隨著文化的侵蝕和文明的衰落。
任何國家,乃至文明,一旦接觸到佛教,往往就會逐漸失去自己的獨特性和戰鬥力。
他想起前世的歷史,蒙古人曾經驍勇善戰,馳騁草原,但自從接觸佛教後,便逐漸變得軟弱可欺,最終在清朝時期成為了任人宰割的魚肉。
雖然蒙古帝國的衰落有著諸多複雜的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背棄了長生天的信仰,轉而去信奉這個來自異域的佛教,無疑是其中極為關鍵的一環。
長生天曾賦予蒙古人無盡的勇氣與力量,讓他們在草原上馳騁無阻,成為一時的霸主。
然而,隨著佛教的傳入,那種不反抗、順應天命的精神逐漸侵蝕了蒙古人的鬥志,讓他們從昔日的草原雄鷹,變成了溫順的綿羊,任人宰割。
羅織深諳此道,他明白佛教那種不反抗、追求內心平靜的精神,正是他需要讓大命周圍的國家所具備的東西。
在大命的擴張之路上,羅織不希望遇到太多的阻礙和反抗,他需要的是那些國家能夠順從地接受大命的統治,而佛教的傳播無疑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
因此,當三渡表示願意去教化蠻夷,為少林寺贖罪時,羅織心中便有了計較。
三渡實力強大,佛法精深,正是傳播佛法的最好人選。
他們能夠以佛法感化他們的心靈,讓他們逐漸接受佛教的教義,從而變得溫順、服從。
羅織並非對於佛教有蔑視或敵意,而是對人性、對文明演變的深刻洞察。
他明白,三渡願意去教化蠻夷,或許是出於善心,但他們的行為必然能在無形中削弱那些國家的戰鬥力和獨特性。
然而,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誰無法阻止的。
他只能默默地觀察,看著這一切如何演變,如何影響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