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教訓,讓阿雷·斯特清楚的再次感受到了弱國的無奈。
哪怕手握三國急需的能源,但是三國依舊是站在英國那一邊的。
這樣既削弱了奧斯曼,又限制了英國,可以讓奧斯曼淪為原材料供應地,也可以防止英國人在地中海再度擴張勢力。
但是依據條約,英國的其他地區是不受限制的,那麼就意味著英國隨時可以撕毀條約從各大殖民地和本土調兵。
對於奧斯曼就連一個相對體面的公平都沒有給到,哪怕說限制的也同樣是地中海艦隊呢?
結果是奧斯曼海軍總噸位,這的確是符合他們四國共同的利益。
但是阿雷·斯特毫無辦法,就是因為實力不濟,並且諸國紛爭,沒有一個靠譜的盟友。
同原協約國之間,擁有著數不清的屈辱,哪怕現在關係略好的蘇聯,兩國在政治立場上是天然對立的,現在也只是抱團取暖而已。
而義大利現在是奧斯曼最大的貿易伙伴,但是因為利比亞問題……
所以義大利同樣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奧斯曼。
至於法國,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問題,還有法國人的反戰思想,現在就想保障安全,而保障安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削弱任何一個有實力進攻法國的國家。
德國的目的就更是直接,一是為了自己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
二是為了報那一戰時背棄的仇怨,在一戰結束後,德國人是一直不服氣的,而奧斯曼卻是同盟國中,最先投降的那一個。
所以現在德國人對奧斯曼是沒啥好印象的,況且現在兩國之間的貿易量可有可無。
德國人急缺的石油,奧斯曼卻大量出口於義大利,迫使德國還要從二道販子義大利手中進口一定份額的石油資源。
能對奧斯曼有什麼好印象,好態度才是奇了怪了。
而現在真要和英國不管不顧的幹一架,英國可能會一蹶不振,但是奧斯曼很可能會直接滅國。
所以最後雙方都各退了一步,限制了奧斯曼的海軍,讓其無法進攻參與遠洋事務。
而強大的陸軍和空軍都只能他們成為對抗蘇聯的棋子,而無法影響到並不與奧斯曼接壤的他們。
英國也不再追究資料失竊一案,並且開放各個國際海域,允許奧斯曼商船自由通航。
可是這份條約也意味著阿雷·斯特一直自認的奧斯曼是世界上的一流強國的夢,碎了。
奧斯曼依舊被目前的世界主流國家所看不起,並且奧斯曼毫無反抗之力。
“陛下,重大訊息。”克里克·迪爾科夫一行人一邊行禮一邊高聲道。
顯然這個訊息對他們來說,十分的興奮,也可以說是擺脫枷鎖的激動。
阿雷·斯特輕笑道:“哦?發生什麼大事了?”
“就在昨天,義大利方面對衣索比亞發動了戰爭。”克里克·迪爾科夫解釋道。
這麼說三年多的屈辱,轉機終於來了,阿雷·斯特直接大笑了出來。
“哈哈哈!”
“好啊!好啊!”連聲道好。
“現在各國是什麼反應啊?”阿雷·斯特問道。
克里克·迪爾科夫恭敬道:“早在去年12月份,義大利放出風聲後,英法兩國皆是持反對態度的。”
“不過在今年1月份,法國為了拉攏義大利共同對抗德國,同義大利簽署了《意法條約》。”
“雙方就利比亞與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等法國非洲殖民地的邊界做出了明確的界定。”
“而法國則對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採取預設的態度。”
“英國也是同樣,他們國內認為為了衣索比亞和義大利這樣的大國開戰,是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