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故國情深(1 / 3)

大宋建武元年,公元 1230年,五月,江南東路,建康府金陵城。

金陵講武堂外,鐵甲猛士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戒備森嚴,更有百姓打扮的便衣混雜街頭巷尾,橋上橋下,虎視眈眈,如臨大敵。

大宋皇帝趙竑下榻於金陵講武堂,會見各國使臣,難怪衛士們會如臨大敵了。

金陵講武堂後苑,拙政園,西夏使者李仲諤、羅世昌、張公輔三人,都在其中靜靜等待趙竑出現,心中始終忐忑不安。

誰也不知道,宋人會如何對待西夏,如何安置西夏君王和臣民。

“兩位相公,這金陵城的乾淨和繁華,可是大不一樣啊!”

還是張公輔性子急,忍不住說了出來。

他沒有來過金陵,所以思想和視覺上的震撼極大。

距離蒙古大軍退去,已經整整三年。中興府依然沒有緩過勁來。作為大夏國都,垃圾遍地,大小便到處都是,市集蕭條,民生凋敝,百姓面黃肌瘦,毫無生氣,哪有一絲一毫的繁華之象。

進了宋境,沿途所見,市集繁華,人流如織,百姓樂業,士卒精銳,讓他除了感嘆,就是感嘆。

碼頭上,那一船船的物資堆積如山,聽說都是從海外運來,稻米、水果、硫磺、礦石等等。宋人之富裕闊綽,可見一斑。

相比夕陽西下,人口凋零的西夏,就是一個宋境的望縣,也要比之熱鬧繁華許多。

戰爭打的就是後勤,打的就是國力。難怪宋人不懼蒙古鐵騎。要人有人,要糧有糧,這就是宋人的底氣。

“大宋兵精糧足,人口眾多,已經立於不敗之地。大宋民風彪悍,人人尚武,國力強盛,早已非昔日吳下阿蒙。可惜我大夏坐井觀天,沒有中興的機會了。”

李仲諤哭喪著臉,低聲嘆了出來。

那些校場上訓練著的年輕軍官,朝氣蓬勃,活力滿滿,讓人振奮,正是代表了大宋的蒸蒸日上和希望。

相比之下,西夏日落黃昏,已經大大落後,看不到希望。即便想要奮起直追,韜光養晦,西夏恐怕也沒有這個機會了。

“相比於四年前,大宋日新月異,金陵城也是天翻地覆,早非昔日景象。如今我大夏衰弱,金人也是如此。世上能和韃靼一決高下的,只有大宋了。”

羅世昌欲言又止,一時說不出話來。

夏人已經亡國,想要復國,沒有任何實力,沒有人口和土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一個龐大的欣欣向榮的宋帝國正在崛起,也許就要和蒙古國在各條戰線碰撞了。

兩虎相爭,他倒是很是期待,那會是怎樣的一種景象。

“韃靼不足懼,看看河西就知道了。韃靼在河西牧馬放羊,河西百姓逃亡,百里無人煙。反觀宋軍,興修水利,屯田墾荒,休養生息,所到之處秋毫無犯。如今的河西百姓,即便是党項貴族,有幾人還記得韃靼?”

一路上的所見所聞,讓李仲諤不由自主,發起了感慨。

西夏和宋一樣,二者都是農耕文明,治國理念上大體相同。李仲諤對河西被牧馬放羊,自然是嗤之以鼻。

“這也難怪,河西免賦稅三年,百姓為了活命,當然樂於在宋人治下。興靈兩地的大夏百姓,紛紛逃往了河西。如今我大夏屬地,還有沒有二三十萬人口,尚未可知!”

張公輔苦笑著說道,一臉的無奈。

他家族的許多人,就跑去了河西。不管是商屯民屯,還是從軍,都是找到了活路和出路。

反觀留在興靈之地的大夏百姓,歷經戰亂,苛捐雜稅,日子可是要過的苦多了。

“你們看到了沒有,金陵渡口停滿了貨船,那些人都是海外番民,街面上黑人白人大鬍子到處都是。聽說大宋水師縱橫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