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堂內,丞相蘇良,御史大夫詡衡,廷尉李斯下了早朝後,便在此相商地方郡守相互輪轉之事。
“李大人,這郡縣制乃是由你提出,不知你有何完善之法?”丞相蘇良問道。
李斯乃是堅定的皇黨,不參與乾皇諸子之間的爭鬥,所以丞相蘇良直接公事公辦的問道。
“稟丞相,大乾重儒,儒道重孝道,官員雖要異地為官,但也不能範圍過大,若是南官北調,或是北官南調,不僅僅官員本身會水土不服,而且也不利於官員自身在家行孝。”李斯說道。
“那不知李大人有何良策?”御史大夫詡衡問道。
“對於這仕宦避本籍制度,在下有兩點建議。”李斯說道。
“不知是哪兩點?”丞相蘇良說道。
“第一,對於官員避開本籍為官,若是郡守,當避開本郡,若是縣令,當避開本縣。”李斯說道。
“不錯,此舉完善了太子之策。”丞相蘇良誇讚道。
“那輪換制度呢?”御史大夫詡衡再次問道。畢竟官員的輪換制度才是本次乾皇交給他們的任務。
“在下認為,郡守之職位可三年為一屆,屆滿接受朝廷考評,可根據考評結果,或是升任中樞,或是平調其他郡縣。
不過這調任也是同樣,在沒有特殊情況的下,調任範圍不需要太大。”李斯說道。
其實李斯如此安排,也有私心。
如此安排,秦王府的勢力範圍便能夠得以穩步向外擴張,而非將秦王府官員調入一塊孤立無援的飛地,導致他們必須耗費巨大心力去掌控局勢。
如此安排不僅有利於秦王府的發展,更能確保地方治理的穩定和高效。同時也能避免官員因長期在一地任職而形成地方勢力,影響中央集權。
這樣的輪換制度既能保證官員的流動性,又能讓他們有足夠時間熟悉當地情況,更好地履行職責。
“好,李大人深思熟慮。”丞相蘇良說道。
“李大人果真是我大乾的肱股之臣啊!”御史大夫詡衡說道。
他們二人對李斯的提議表示贊同,並認為他的想法很有遠見。
正如李斯所擔憂的那樣,如果秦王府麾下的三郡郡守全部被輪換,那麼太子與楚王可能也會面臨同樣的情況。
這將導致整個朝廷的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而這種變化對於他們這些大臣來說也是一種挑戰。
如果按照李斯的建議去實施,雖然會引起官員的大規模調動,但至少大部分官員仍能留在自己原來的勢力範圍之內。
這樣一來,每個皇子的勢力範圍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而最終誰能夠保住或者擴大自己的地盤,就取決於個人的能力和策略了。
三人相商,最終決定將原武都郡郡守孫連城調任天水郡,原廣魏郡郡守衛哲調任安定郡,原新平郡郡守宋天明調任右扶風,原右扶風林書鴻調任武都郡。
這調令由三人商議後最終彙報乾皇,乾皇點頭同意便執行下去。
這一紙調令,大乾太子與實力最強的三王之間便互有領地牽扯。一下子幾家歡喜幾家愁。
太子府內,太子蕭恆對姚廣孝說道:“可惜了,不僅沒將手下安插到西北,還丟了一個右扶風。”
姚廣孝說道:“太子此言有誤。”
蕭恆說道:“為何?”
姚廣孝說道:“右扶風靠近乾都,太子殿下豈能將其完全掌握。而且我們失了右扶風,但也拿下武都郡,在楚王領地開啟缺口。”
蕭恆聽後恍然大悟道:“先生所言極是,我只看到了失去,卻沒有看到得到。”
“而且,西北之地也不再是鐵板一塊,楚王可不是好相與的,楚王會與秦王在天水郡交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