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定律(3 / 4)

小說:寫心流年小說 作者:橫峰掃月

。而每個定律幾乎只有一個名字和不到二十字的解釋,比如“暈輪效應:以斑窺豹未必準,以偏概全要不得”,比如“詹森效應:拋開心理包袱,發揮應有水平”。整本書的文字描述極少,剩餘的大部分版圖空間都是形象的配圖。

因為每個定律都沒有與之契合的例項,導致理解起來非常困難。譚紅塵花了半個小時將其中定律全數瀏覽,能記住的寥寥無幾,能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

他一時的感覺是,彷彿懂了許多東西,又彷彿什麼都沒弄懂。這種似懂非懂情況很普遍,許多少年從學生時代開始便無數次產生這種奇怪錯覺。有的學生選擇不求甚解,不懂裝懂;有的學生則選擇上下求索,尋根究底。

譚紅塵自然屬於不求甚解的前者,不然他也不會以不上不下的高考成績進入交職院。

但今天,他一反常態,有了求索之心,想要深度瞭解各種心理學定律。

書上沒寫明白的定律,他可以上網查。在網路發達的資訊時代,有個叫“百度”的網站非常好用,彷彿只要是世界上存在的東西,它那裡都能搜尋得到。

於是,譚紅塵按照書中的各種名詞開始搜尋,第一個搜尋的便是“責任分散效應”。

書本上對這個定律的解釋是:見死不救,分散責任以求心安理得。

百度上的例項是:1964年3月13日夜3時20分,美國紐約郊外某公寓外,一個名叫朱諾比白的女孩在回家的路上遇刺。她大呼救命,近處住戶的燈都亮起來,兇手逃跑。可沒多久,兇手去而復返,她再次呼救,附近燈光再亮,兇手再逃。當她以為自己安全了,上樓時再一次遇刺。這一次,她依舊呼救,周圍住戶的燈都亮起,卻無一人上前營救,甚至無人報警,她最終遇刺身亡。

百度的解釋是:這種現象並不是說世人的冷酷無情,或道德淪喪的表現,因為救人的場合不同。當某人遇害,能救他(她)的只有一個人時,這個人就很難見死不救,因為這需要承擔很強的罪惡感。可若某人遇害,能救他(她)的人超過複數,那麼這些人就有可能見死不救。因為每個人都想著“我不去救,總有人去救”,他們把救人的責任分散了,每個人只承擔微弱的一點責任,不足以構成罪惡感的責任,導致最後沒有一個人前去救人。

譚紅塵看完百度百科,心頭感慨萬千,以往的時候,他從未想過“救人”一事還存在如此詭譎的玄機。而今看來,這個世界千奇百怪,人心更是變幻莫測,彷彿任何事情都一定藏著深層次的玄奧。

可笑的是,百度上的例項被佐證過,朱諾比白的故事雖然存在原型,但許多情節都是無中生有虛構出來的。當時遇害人是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遇害的,周圍並沒有目擊者,案發後有人報警,受害人也並未當場死亡,而是重傷不治才死的。

一個虛假的故事,造就了一大心理學定律,卻不知是荒唐還是諷刺。

而今人販子大街上強拐少年、少女已不算古怪之事,滿街行人無一人伸手援助的情況也確切存在——昔年顧銘若非遇到肖智,早已葬送一生。

造成這種惡劣現象的根由,便是心理學的“責任分數效應”吧。

譚紅塵想著,背脊生出冷汗,連忙“x”掉瀏覽頁,接著搜尋下一個他未能理解的定律。

他查了“鳥籠效應”,書上的解釋只有一句:不要被慣性邏輯所誤導。

百度上的例子是:假如一個人買了一個空鳥籠掛家裡,等不了多久,他就會買一隻鳥回來關籠子裡養著。原因是,每當有客人來,看到空鳥籠便會詢問“鳥哪去了”,主人就不得不解釋自己並未養過鳥,而如此反覆解釋不如直接買一隻鳥一勞永逸。

其實這隻鳥籠完全可以當掛飾或者裝飾品使用,不一定要養鳥,但在奇特的“鳥籠效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