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在心底忍不住暗自抱怨,他認定李世民這種在政治領域久經風雨的人,所用手段實在是陰險狠辣。
然而,李世民對李建國的看法卻是全然未放在心上。
他毫不猶豫地應下了新羅國的懇求,將其納入大唐的藩屬國之列,並正式冊封新羅國王為大唐的郡王后。
緊接著,李世民又做出決定,要冊封日本國王為郡王。
可萬萬沒料到,日本國方面竟然拒絕讓皇極天皇親自前來接受冊封。
這一情況使得李世民心中極為不悅,不過,他在表面上依舊對日本使者表現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看似雲淡風輕地表示這僅僅是走個過場而已。
但實際上,在他的內心深處,已然暗暗立下堅定的決心,一旦大唐成功打造出數量充足且規模強大的大船,就必定會向日本發起猛烈的爭奪,誓要將日本國完全消滅!
李世民的內心充斥著憤怒與不滿:自己身為尊貴無比的大唐皇帝,讓你這彈丸之地的倭國前來接受冊封,那是給你們天大的面子,你們竟然膽敢拒絕?好啊,實在是好啊!那你們就儘管等著吧,遲早會有你們追悔莫及的那一天!你們的這一拒絕之舉,無疑是給自己的國家埋下了巨大的禍端。
只待時機成熟之際,大唐的精銳鐵騎必定會踏上日本的疆土,定要讓他們為自己的狂妄自大付出慘痛至極的代價!
但是在此之前,李世民獨自於宮中靜坐,周遭的一切彷彿都被按下了靜止鍵。時間似乎凝固了,連空氣都變得異常凝重,彷彿承載著千斤重擔。他雙眸微閉,面容沉靜,然而思緒卻如洶湧澎湃的潮水一般,在腦海中肆意翻湧。在這漫長的時光裡,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整個人彷彿與外界隔絕,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良久之後,經過一番殫精竭慮的思考,他最終還是決定採取安撫之策來對待那些不遠萬里、遠道而來的日本人。在他的內心深處,東邊的事務目前確實只能暫且這般處置,畢竟當下尚未真正開啟航海這一充滿艱難險阻與未知變數的技能領域。此時的他,不得不重新拾起自己年輕時對抗突厥時的那種沉穩心境,以此來應對當前頗為錯綜複雜的局面。他深知,如今的局勢需要他保持冷靜和睿智,如同當年面對突厥的威脅時一樣,以堅定的決心和果斷的決策來引領大唐走向更加繁榮昌盛的未來。
李世民下定決心後,毫不猶豫地率領著隨從,踏上了返回長安的漫長路途。一路上,馬蹄聲清脆而急促,如同一首激昂的戰歌,揚起的陣陣塵土在陽光的照耀下瀰漫開來,形成一片朦朧的黃霧。當他再次踏入這座熟悉且承載著無數珍貴記憶的都城時,一種難以言喻的異樣感覺卻在他的心頭悄然升起。他那敏銳的直覺察覺到,長安的局勢似乎有些非同尋常,彷彿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暗中湧動,這股力量如同隱藏在黑暗中的猛獸,讓他心生警覺。
首先映入他眼簾的,便是他一直頗為重視與疼愛的愛子李治。這個年輕人身姿挺拔,面容英俊,一如往昔,對李世民表現出百依百順的態度,臉上洋溢著恭敬與順從的神情。然而,李世民何等睿智,他深知人心的複雜多變,也曾在暗中多次巧妙地試探過這個年輕人。在他細緻入微的觀察下,李治似乎仍是曾經的那個李治,至少在李世民自己在世之時,他堅定地認為此人是絕不敢對自己存有什麼非分之想的。
李世民不禁感慨萬千地說道:“朕最近生了一場怪病,身體頗為不適,整日都覺得疲憊不堪,彷彿被一座無形的大山壓著,每一次呼吸都顯得如此艱難,每一個動作都需要耗費極大的力氣。但在征討高麗之後,朕卻驚喜地發現,自己的身體竟逐漸恢復到了往昔的強健狀態!那種年輕時縱橫沙場、暢快淋漓的感覺,又重新回到了朕的身上!彷彿朕又找回了當年的英勇與豪情,彷彿時光倒流,朕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