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趙士褭站起身便往外走:“不用了,著人前頭帶路,剛好官家託老夫多在臨安轉轉,體恤民情。”
……
鐵匠鋪中,早已熱鬧成了一鍋粥。
李申之拿著李修緣畫好的圖紙給老鐵匠看,老鐵匠使勁地搖頭,說看不懂圖紙。
李申之急了,指著圖紙上的標註:“看這裡,這就是一根長一尺,直徑半寸的鐵棍。”
老鐵匠無奈地搖了搖頭,紅紅的眼圈快要流下淚來,指著牆上的鐵器展示貨架:“俺只會打那些玩意。”
不能完成恩人交辦的任務,讓他很內疚。
李申之無奈地看了看牆上的菜刀,剪刀,鐵鍋,茶壺,等等十幾種鐵器,其加工難度比自己圖紙中的物件要難得多。
牆上那些複雜的器具都能加工出來,偏偏自己畫的這幾個零件搞不出來,讓李申之很鬱悶。
殊不知老鐵匠自打當學徒時起,從沒看過勞什子圖紙。
會打的那些器具,都是跟著師傅一點一滴學會的。
先是看三年,然後打三年下手,再打三年主錘,前前後後總共九年,才算是出師,才能獨立打出合格的器具。
比如打一把菜刀,正面敲幾錘,背面敲幾錘,怎麼敲出把手,刀背多厚最合適,每錘用多大力氣,早已熟爛於胸,伸手就來。
一切尺寸和章法全在心裡,跟圖紙沒有半毛錢關係。
真要是敲幾下就用尺子量一下,看看哪裡厚了哪裡薄了再作調整,一天也打不出一把菜刀。
打鐵要趁熱,磨嘰一會兒鐵涼了敲不動,還得重新進爐子裡燒。
一來一回耽誤事兒不說,鐵也會越變越軟,成了廢鐵。
其實是回爐次數太多,鐵中含碳量下降之後,鋼變成了熟鐵。
李申之第一次折騰失敗,梁興他們卻興奮起來。
“李公子,不如咱們多打造一些兵器,到時候成功的機率更大!”梁興一說,太行山好漢們紛紛響應。
原本他們還擔心武器無法運到臨安城裡來,到劫獄的時候太吃虧。
沒想到這位李公子竟然有一間自己的鐵匠鋪子,那武器鎧甲還不是想造什麼造什麼,想造多少造多少嗎?
當年在太行山起事的時候,他們的兵器就是自己打造。
太行山上有煤礦有鐵礦,他們從零開始摸索,一個個硬是自學成才,打造出了各式各樣的兵器。
老鐵匠一臉苦笑:“各位好漢莫要開玩笑!鋪子裡每年進了多少鐵,出了多少器,官府都有登記。若是前後出入太大對不上,老漢怕不是要掉腦袋。”
好不容易從眾人的爭吵中擺脫出來,李申之跟李修緣說道:“要不,去木匠鋪子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