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美化了。
宋朝脫胎於殘唐五代,在那個武人當政的時代裡,他們殺皇帝如豬,殺文人如狗,視百姓為草芥,所以全天下對武人都沒有絲毫好感。
嶽銀瓶不僅沒有反駁李申之,反而跟著點了點頭。
因為她就是這樣想的。
馬上封侯,是每個武將的夢想。而封侯的目的,就是為了掙下一份家業,留給子孫後世。
至於在坐的其他人,如小和尚李修緣和刺客金兒,並沒有形成大的勢力,不足為慮。
佛教雖然勢力很大,但自唐開始,在華夏的土地上宗教便與朝廷達成了和解,大家各司其職,各安其份,到達了互惠互利的階段。
經過了幾次大的滅佛運動,佛教再不敢染指政權,甚至還幫著朝廷起到了穩定民心的作用。
在宋朝,朝廷甚至依靠賣佛教的度牒來緩解財政危機。
而刺客不過是一些散兵遊勇罷了,更是不值一提。雖然無法根除乾淨,但只要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內,卻也無傷大雅。
李申之說的這些,趙瑗全都聽懂了,可是他變得更加迷茫了。
說了這麼多,全都是想要破壞皇權的人。
環顧四周,所有人都想把皇帝來拱翻,亦或是攀附在皇帝身上吸血。
那麼,誰才是皇帝的朋友?誰才是拱衛皇權的堅定力量?
趙瑗滿臉的疑惑,看向了李申之,等待著謎底的揭開。
李申之說出了一句正確的廢話:“百姓才是拱衛皇權最堅定的力量。”
這是一句從孔孟時代就開始提,所有時代都認可的一句話,卻又是所有時代都最不放在心上的一句話。
但是李申之的話卻有點不一樣,甚至從根本上來說,與歷朝歷代的人們所說的觀點,根本就是兩個觀點。
百姓才是皇帝真正的朋友。
“殿下可知,百姓所求者,無非安居樂業而已。而皇帝所求,同樣是太平盛世,江山永續,他們之間沒有直接的矛盾。所有的矛盾,全是皇帝與百姓之間的那些人,他們欺上瞞下中飽私囊,偏偏皇帝把這些蛀蟲們當朋友,陪著他們一起坑害百姓,最終玩崩了自己的根基。”
李申之的話對趙瑗來說,猶如醍醐灌頂一般,讓他茅塞頓開。
反觀一旁的張浚終於忍不住了,說道:“申之此言太過。若是沒有官員們節制皇帝,萬一遇上一個荒淫無度的皇帝,難不成要眼睜睜地看著天下百姓遭殃嗎?”
李申之朝著張浚擺了擺手,說道:“張相公還是沒有理解下官的意思。下官說,百姓與皇帝是朋友,如果當皇帝的荒淫無度,那麼他就是背叛了朋友的人。一個背叛了朋友的人,也不要妄想他的朋友繼續對他好了。”
轉而對著趙瑗啟發式地問道:“殿下覺得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說了一晚上驚世駭俗的話語,這句話卻說得有些含蓄。
什麼朋友之間的背叛扯了一大堆,說得不就是造反麼。
如果讓皇帝一心為百姓謀取福利,百姓就擁護他,這一幕不是很熟悉嗎?
若是皇帝背棄了百姓,他活該被掛路燈。
皇帝不替老百姓考慮,那老百姓就造反有理。
剛才還感覺受益匪淺的趙瑗,忽然又覺得後背一陣發涼。
不只是他,在坐的其他人也都紛紛不寒而慄。
他們不知道李申之說的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制度,只覺得一旦施行,將會是一場天翻地覆的改變。
趙瑗深深吸了一口氣,又長長吐了出來,問道:“敢問先生,怎樣才能做好一個皇帝?
鋪墊了這麼久,李申之終於可以丟擲他的終極觀點:“為什麼要有皇帝?”
PS:禹水湯旱,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