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最大的,是趙瑗。
之前對於皇權與相權之爭,他或許還不太相信。現在見張浚親口承認,讓他的心中難免有些失落。
張浚當然不會為了承認自己齷齪的心理而專門開口,只聽他繼續說道:“申之你說,該如何約束皇權?”
考校李申之,才是他這番話的主要目的。
李申之沒有急著說話,而是若有所思地喝了一杯茶。
其實他並沒有什麼需要思考的,而是想給在坐的眾人一點思考的時間。
沉默的場面,在坐的所有人大腦全都在飛速地運轉著。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方法。
如何制約皇權,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直到唐朝人才終於發明成型了一項制度:封駁。
也就是說,皇帝的詔令頒發下來,中書省可以選擇不執行,給皇帝封駁回去。
然而這項制度依然無法真正制約皇權,因為皇帝可以直接任免大臣。
你不執行我的命令,那麼我就換一個能執行我命令的人來當大臣。
懦弱的皇帝自然不敢隨意動用這樣的權力,因為他早已被大臣們嚇破了膽子,以為沒了這些大臣們,天下必定會大亂,他的王朝也就會滅亡。
而遇到強勢的皇帝,封駁權不過是一層窗戶紙,輕輕一捅,就破了。
如果這個強勢皇帝心中裝著百姓,那麼他將會成為千古一帝,中興之主。如果他心中裝得只有慾望,那將會是暴虐之君,甚至亡國之君。
所以歷朝歷代計程車大夫們,無一例外地都想把皇帝培養成一個傻子,一個可以仍由他們擺弄的傻子,卻沒人敢從制度上邁出一步。
要麼是在皇權的雷池邊上止步不前,要麼是步子邁得太大直接篡權。
仔細想來,好像真的無解。
李申之看到大家臉上的迷茫,沒有急著說出自己的答案,而是問道:“為何宰相的兒子不能繼續當宰相?”
趙不凡接過話頭,說道:“當宰相之人必須是飽讀詩書,道德高尚之人,而宰相的兒子未必有賢才,因此宰相需在官員中選拔,不該……”
趙不凡話還沒說完,就被自己嚇了一跳,趕緊藉助喝茶的功夫退出了發言席。
在場的都是聰明人,而聰明人最擅長的思維模式,就是舉一反三。
當趙不凡說到宰相不能世襲的時候,眾人的思維早已想到了皇帝同樣不能世襲。
但是這話卻又不能說。
李申之自然也不會說這樣的話,這種不容於時代的大逆不道觀點,還是點到為止的好。
李申之說道:“如何約束皇帝,下官自然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但若是咱們把皇帝也當成一個普通的人,一個有七情六慾,一個會犯錯的人,就可以與皇帝達成一項約定。”
“什麼約定?”趙瑗彷彿抓住了一絲靈感。
李申之說道:“什麼事皇帝能管,什麼事皇帝不能管。”
說完之後,李申之心中長長舒了一口氣。
鋪墊了這麼久,終於讓他們接受了君主立憲的觀點。
英國在主導了工業革命的同時,還主導了一場光榮革命,進而點亮了君主立憲的小成就。
即有經濟上劃時代的進步,又有政治上劃時代的創舉,英國能成為日不落帝國,英語能成為現在通行的世界語言,也就不難理解了。
李申之能想到的,也就這麼多。
至於君主立憲如何立,皇帝與文人集團之間如何約定具體的條款,他就不知道了。
君主立憲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許多年的發展,在英國由王室與貴族議會逐漸地平衡,直到最終將王室剝光吃盡,徹底淪為了國家榮譽象徵的存在,才最終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