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哪裡見過,卻始終想不起來。
倒是陸游終於在人生的第一次科舉中就考中了進士,讓李申之非常高興。
能上榜之人,百分之九十九算是鎖定了進士的資格。
在接下來的殿試中,除非真的有人冒名頂替,或者有嚴重的君前失儀,才會被虢奪進士的資格。
貢院門口除了這些學子們,還有許多員外和管家也圍在外面。
他們的到來,是為了上演一出宋朝的好戲:榜下捉婿。
但凡見到考中了進士,且年輕俊朗的人,便上前商議:老夫家中有一女,從小學習琴棋書畫,知書達理,容貌上佳,願許配與公子,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那年輕學子臉色一紅,拱手道:“承蒙老丈厚愛,小生心中自然十分願意,只是需回鄉問候家中妻子是否同意。”
得,原來這人已經娶了妻子,自己閨女總不能跟去當小妾。
鬧了個小笑話,惹得眾人鬨堂大笑。
剛鬨笑完,就有榜上有名的窮酸學子來到這個員外身邊:“小生願娶員外千金,只是小生家境貧寒,不知……”
那員外聞言轉過頭來,只看了一眼便一把拉住那個學子的手:“哎呀,公子真是一表人才。莫欺少年窮,老夫認下你這女婿了。”
不論是士子,還是員外,都只口不提入贅的事情。
在古代,入贅的人是“賤民”,當官的仕途都會受阻。那些官員富戶們把女兒嫁給新科進士,是想讓女兒有一個好的前途,而不會為了入贅的名聲斷了女婿的前程。
還有更激進的人,直接派管家和傭人將上榜的進士抗回家裡,真·榜下捉婿。
不過只有大官家裡或者大戶人家才敢如此,不然平白得罪一位進士,無端地給自己樹敵。
上榜進士裡有一位叫陳誠之的人,已經五十多歲,他是原本的狀元。
一個人若是不知道自己曾經可以得到什麼,便不會覺得有什麼遺憾。
來自福建的陳誠之考中了進士,心中滿是歡喜,感覺幾十年的寒窗苦讀沒有白費。
看完榜單之後,李申之招呼臨安府學的學子們到茗香苑去慶祝,連帶著本屆科舉的學子也都一同跟了去。
同一屆中科舉的人,不分年齡大小,不分高低貴賤,全都叫作“同年”,意思是同一年考中的進士,同一年進入了士大夫體系,同一年獲得了新的身份。
“同年”自宋朝以後,直到明清,成為了一個典型的政治小團體。更有甚者,一年的同年和今年的主考官都會結下莫大的師生關係。
放榜之後,按說會有人組織大家一起聚個餐,互相留一個聯絡方式,還會出一本同年集,將每個人的籍貫,年齡資訊記錄下來,方便日後聯絡。
原本這一次聚餐要等到殿試結束,由狀元發起,或者德高望重之人主持。
在一開始,這次聚餐只是臨安府學學子們的一次日常活動,他們平時吃慣了李申之這個狗大戶,很自然地由李申之主持這次聚餐。
更何況今天遇上了放榜這麼大的日子,自然少不得一頓狂歡。
李申之中了科舉,雖然名次不高,但心裡也是真的高興。
古往今來能考中科舉的人猶如鳳毛麟角。有宋一朝,開科錄取比例算是所有封建王朝裡面最多的,也不過平均每年錄取一百多人,比連清北每年招生人數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可想而知其競爭的激烈性。
所有靠本事,正兒八經地考中科舉的人,稱一聲天子驕子都不為過。
想要考中科舉,除了有實力之外,多少還帶一些運氣因素,正是因為這一點不確定性存在,讓李申之一直無法徹底放下心來。
如今塵埃落定,一顆心終於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