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一、互相探底(1 / 4)

對於閱兵大會,李申之原本沒有什麼特別的打算。

他只想在閱兵大會之上說幾句豪情狀語,好好地賞賜將士們一番。

而現在,局勢發生了新的變化,閱兵大會便有了新的含義——誇耀武力。

誇耀武力的閱兵儀式,也是老祖宗玩剩下的,尤其是在春秋時期,非常地流行。

那時候大家喜歡比紙面實力。

兩個國家準備打仗了,便把使者喊來,然後擺一擺自家有多少戰車,多少士兵,多少盔甲,讓對方知難而退。

甚至於還有兩軍對壘,已經上了戰場了,一面看見對方的戰車多,主動撤退的都有。

然而自從戰國之後,戰爭的模式一次次地突破了傳統的道德底線(這便是儒家所謂的‘禮崩樂壞’),這種紙面實力再無法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於是誇耀武力的事兒不僅變少了,還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人們不僅不再誇耀武力,反倒不遺餘力地“示弱”。

透過示弱讓對方放鬆警惕,然後集中兵力直接偷家,一戰定勝負。

李申之搞的閱兵,是為了談判做準備,所以還是得誇耀武力。

但是在現有的作戰理念之下,擺出紙面實力顯然不足以震懾宋金兩國的使者。因為這就不需要擺,大宋的紙面實力始終在遼夏金之上,不需要擺出來。

他需要透過閱兵來讓宋金兩國的使者明白一個道理:若是宋金兩國野戰遭遇,金軍必敗。

經過李申之與張浚的商議,閱兵大會成了他們今後局勢的一個轉折點。

誇耀武力既是為了威懾金人,更是為了給趙構打氣。若是這個局能做好了,日後行事便會事半功倍。

將士們打了一場空前絕後的大勝仗,一場可以媲美曹操官渡之戰,孫劉赤壁之戰,謝玄淝水之戰的超級大逆轉。

將士們這麼出色,他們當文官的也不能拉胯,定要來個舌戰群儒,如張儀一般憑藉三寸不爛之色開疆拓土三千里。

正是閱兵大會有了新的意義,李申之才不得不上心,憑藉他後世的視角,全方位地改造宋人的閱兵大會。

在宋人的傳統中,閱兵大會更像是一場表演大會,亦或是全軍比武大會。相比較起來,與阿三的有更多的相似之處。

其實阿三的表演型閱兵也不是他們自創的,而是學的英國人,只不過融入了更多的民族特色罷了。

在老式的軍隊中,閱兵主要是為了表現軍人各項出色的軍事技能,進而演變成了軍事雜技。

而李申之卻知道,這樣的雜技表演雖然好看,但是卻缺少了軍隊最核心的氣質:殺氣。

縱觀咱們的閱兵儀式,越久遠的閱兵中,裝備越簡陋,卻殺氣越重。

即所謂的畫質越差,戰力越強。

不是說現在的軍隊戰鬥力不如以前,而是天下承平日久,現在的戰士們沒開過時的戰士殺敵數多。

現代的軍隊可以在所有方面超越開國時的先輩,唯獨殺人的經驗比不過。

這玩意根本練不出來,非得在戰場上經歷過幾次生死,才能孕育出眼神之中的殺氣,一種對生命既珍惜又漠視的態度,一種面對生死時的果決。

雜技最多哄一鬨外行,而唯有殺氣才能震懾住內行。

這次閱兵大會的主要觀眾是兩個人,完顏宗弼和趙鼎,他們剛好一個是外行,一個是內行。

若是搞一些花裡胡哨的雜耍,完顏宗弼只把這當笑話看一看,趙鼎卻會直呼威武。

而若是讓士兵們端著長槍踢著正步走過去,趙鼎會覺得索然無味,完顏宗弼必然會直呼內行。

將兩者融合在一起,其實也不難,讓雜耍和正步穿插進行便可。

只是李申之還有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