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點錯技能點(1 / 4)

卻說李申之讓張牧之先把可靠的人手挑選出來,好進行下一步的計劃。

臨別之際,張牧之愁容滿面地對李申之說道:“俺心裡一直悠著一件事,還請公子上上心。”

張牧之向來對李申之畢恭畢敬,很少用這種半命令的的口氣說話。

李申之感受到了他態度中的重視,暫時放下手中的其他事情:“什麼事這麼重要?”

張牧之說道:“自從當年杜充掘了黃河河堤,河水年年氾濫,時常流到江淮之地,應天府也在洪澇氾濫區域之內。公子若是要修堤築壩,還需早些行動才是。”

“哦?”李申之有幸在影片小軟體上見識過洪澇災害的嚴重性,在現代社會中尚且會造成那麼大的災難,更何況在一千年前的大宋朝,在百廢待興的應天府,便焦急地問道:“你知道該怎麼修堤壩嗎?”

張牧之說道:“俺早些年跟著巡河的官吏混過,知道些其中的道道。若是在杜充掘黃河之前,只需要把堤壩的薄弱處加固一番便可。但是現在黃河決堤,河水沒了約束到處亂竄,只加固河堤反倒沒用。想要防備洪澇,有兩種方法,不知公子打算選哪一種?”

在北宋朝時,黃河的水患大體上得到了控制,大約從鄭州開始便一路北上,從山東入海。

但是自從杜充掘了河堤之後,黃河開始向東南方向流,在江淮一代肆虐,最後借淮河河道入海,史稱“奪淮入海”。在這段時期,黃河的泥沙在淮河水系中淤積,對淮河水系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等到後來金人佔據了黃河流域,更是置黃河於不顧,任其隨意肆虐。

在金人看來,一條肆虐的黃河才是好黃河,可以削弱宋人,是以他們更懶得治理黃河。

在元朝更是如此。

直到明朝時期,華夏人重新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了大一統的國家,才開始逐漸加固黃河堤壩,讓黃河不再年年氾濫。等到潘季馴發明了“束水攻沙”的策略,黃河中的泥沙才逐漸得到了控制。

到了民國,某人又決了黃河大地,一時間荼毒生靈無數。

直到當代黃土高原上的植被得到了恢復,黃河中的泥沙才得到控制,而黃河才不成為洪澇災害的源泉。

黃河的成功治理,是集國家意志為核心,以科學的方法,由幾代人艱辛的努力才得以達成。

如何預防黃河的洪澇災害,僅僅憑藉身處下游的應天府,以及應天府一州之力,想想都讓人有些絕望。

沒想到張牧之竟然有方法能治理洪澇,倒是一個意外驚喜。

李申之不懂就問:“都有什麼方法?”

張牧之說道:“這頭一個方法較為穩妥,乃是築城法。在鄉民集中的區域築起一坐小城,等到洪澇災害來臨之時,將鄉民們聚攏在城內,然後關閉城門,用沙袋將城門的縫隙堵死。等到洪災過去之後再開城門便好。”

李申之脫口問道:“那若是城門漏水呢?”

張牧之道:“沒有不漏水的城牆,只是些許的漏水並無大礙。只需要另派人守在城門口,一旦城門口積水過高,便組織人手在城牆上將水吊起倒回城外便可。”

“平日裡也可以將糧食和器械存放與城中,這樣即便是發生洪災,也不會斷糧。”李申之引申了自己的想法,忽然想到一個疑問,便問道:“可是百姓如何知道洪水何時會來?何時該到城中躲避?”

古代沒有衛星雲圖可以預告天氣,無法估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降水量,更無法預測洪水的到來。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紀,預測洪水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張牧之說道:“雖然無法預測洪水何時到來,但是到了雨季之後,只要雨勢稍大,洪水十有八九要來。公子只需要知會鄉老,讓雨水稍大之後便即刻組織百姓進入城中便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