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師弟,你快別忙活了,趕緊把書拿出來校對一下!」福建學子一甩自己之前記錄工作的小冊子開始掏行李,「你對著我的書抄,趁著時間還來得及,趕緊把記錯的地方都改了。你放心,我的四書都是從蜀香堂買的,據說他們的書都是廣政石經取樣,準確率非常高。」
「我這裡有《禮記》和《春秋》,你也可以參考。」原本安靜坐在一旁打瞌睡的學生們被福建學子的行為提醒,紛紛行動了起來,「此二冊書是師兄我從開封太學裡抄錄來的,保準。」
「我有一冊《孟子》,是前宋時候一位舉人的筆記,應該也是靠譜的,小白師弟你可以看看。」
「四書的話我也有,也是去開封對過的……」
「我我我,我還有一冊《樂經》。」
一時間,眾人彷彿都忘記了自己之前在為什麼忙碌,個個都進入到了學霸模式,有些摸出了書現場開始比對,有些更是腆著臉請求同僚借書,亦是有現場開始背誦的。
木白呆愣半晌,看著面前忽然充滿了學術氣氛的現場,表情漸漸嚴肅了起來——他發現了教科書問題的嚴重性。
起先,木白覺得自己地處不太受漢文化影響的雲南,教科書落後有誤也是正常的,但沒想到這些人有的來自於出版業繁榮的福建,有的來自於商貿極其發達的廣州,有的來自於人文薈萃的四川,居然多多少少都有幾冊書是自己不那麼確定的。
他喃喃開口:「國家……沒有一個統一的教材版本嗎?」
「此前,元政府治國,哪裡顧得上這些?他們不糟蹋書冊已經不錯了。」一個學生將自己的宣紙抽出來一疊放到木白麵前方便他抄錄,順手摸了摸小孩的腦袋笑著道,「大明建國也不過十五年,做教材刻石經沒有十幾二十年完成不了,我們這代只能將就一下了。」
沒這個道理,書刊的校對糾正又不是非石刻不可,石刻只是更方便儲存,但放到印刷上還應當是以木刻為主。
只要國家將正確的書冊發到地方官員手裡,再要求地方的書局校正當地書社刻板即可。
書社的模板沒錯,那麼起碼幾十年內於當地流傳的正本便不會有誤。
說到底還是國家不重視文化教育。不過也正常,上有行,下則效,在洪武帝暫停科舉選士之後,會保持關注這些的人自然是鳳毛麟角,這些人的聲音自然就更加小了。
更何況依開國時期官員的文化水平而言,恐怕連如今當地的官員自己都背不出幾頁書,要發動他們去做校對的事,只怕會越對越錯。
還是得要靠他們這一代的年輕官員啊。
木白張張嘴,莫名感覺自己的負擔很重,不過他看了眼周圍的小夥伴們,又忽然覺著或許也不算太為難。
他順手摸了下湊過來幫忙研墨的弟弟,開始打起了問富貴哥借書的算盤。
富貴哥手裡有好多好多書,除了之前富貴哥幫忙問太子借的那一套廣政石經外,據說還有好多手抄本,都是富貴哥自己的私藏。
就,不知道該怎麼問富貴哥借。木白也沒什麼可以做謝禮的,他身無長物,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畫功現在也被封印了。
要不他學弟弟讓人揉揉腦袋行不行?木小白的頭髮剛剛蓄了一年不到,長度都沒到肩,細細軟軟的,應該還挺好摸的。
起碼比弟弟的腦袋好摸,木白自忖道。木文的發質有些硬,扎手,而且還經常跑得一頭汗,也就他這個當兄長的不嫌棄了。
木白隨即搖搖頭將這個不靠譜的念頭甩開,決定還是趁著春節還沒到,認真寫個春聯送上。
另外,還有傅家也要送幾幅春聯。他這些日子可沒少受人家的照顧,就連現在他住在外頭,傅大哥都沒忘了天天派人來送吃食投餵,還給他送來了趕著縫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