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對人才的選拔可以說是極其苛刻的了。
而眾所周知,宋朝是科舉入仕的黃金時代,讀書人的社會地位奇高,且朝廷奉行高薪養廉政策,官員俸祿極其優厚,這些都導致宋朝但凡有些財產的人家都會將孩子送去識文斷字。
從一個以文人為上的朝代突然進入到一個不重視科舉納才的時代會造成什麼變化?自然是大量的文化人流入市坊間,為了養活自己投身文化教育事業啦。
這些人或是開學授課,或是拿起筆桿子著書立說,也有不少人放下讀書人的清高風,投身文學創作,元代戲曲話本的高度發達,便是紮根在了這些讀書人提供的養料之上。
所以在大元,雖然朝廷十分提防漢人,也對納漢人入官場採取警惕態度,且頗有爭議,但民間卻幾乎仍是漢學的天下。
便是在元大都,大部分的學堂也都是以教授漢學為主,只多加了一門學習蒙古文的課程而已。一國首都都是如此,自不必提雲南這邊陲之地了。
這也是大元的一大統治特色。若說別的王朝是皇權不下縣,元朝都快皇權不下省了。於中央而言,只要你乖乖交稅不要造反,地方官員的自由度還是極高的。
此舉也導致隔壁大明的皇帝在攻下元地後掉了大把大把的頭髮,還少見地一次又一次地對著管理層舉起了屠刀。
沒法子,大元原本的管理班底實在是過於腐朽鬆散,貪汙腐敗剝削民脂民膏的官員達到了九成九,能用的人才基本都加入了起義軍,剩下的人才已經不是沙裡淘金了,簡直是一手舉著搗x棍一手舉著清水,捏著鼻子一邊找一邊扒拉,看看還有沒有能沖乾淨將就一下的,這樣找出來的人才自然成了消耗品。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