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在投影幕上放大後,紙張質量不佳的缺點顯露無疑。
厚薄不均,內層還帶著很小點狀的黃黑色雜質。
“這玩意怎麼這麼像我們小時候用過的作業本啊。”有幹警出聲,立刻得到了一片附和。
“對對對,除了沒印方格,紙張真的很像。”
“又脆又薄,揉一下就是痕,熨都熨不平。”
“咱們用的都是有格子或者橫線的,這種好像沒印格子吧?”
“那就不是學生用的唄,我記得我在數學老師辦公桌看到過這種沒格子的備課本,可能為了方便畫圖?”
“但是老師的備課本印刷線條都是紅色吧,誰見過黑色啊?”
“有的,少,我見過。”
“你真見過?”
“真的!”
“你記錯了吧,我覺得你肯定記錯了。”
“你們看那藍色的筆跡,說不定就是備課或者寫作業的呢?”
一塊不完整的紙引發了大家熱烈的討論,最後大家一致覺得。
這紙的質地很像教育行業使用的,但是上面印刷的格子不像。
黃友成拿筆在本子上記錄了兩個字:學校。
“我覺得即使是教育相關,應該也是周邊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學校,不是市裡的。”
葉楓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此刻辦公室裡的眾人,其中大部分的童年和現在孩子的童年幾乎不能比。
包括他自己。
他們小時候物質相對匱乏,就算家庭經濟不錯,也不一定就能方方面面用好的。
不是用不起,而是很難買到,選擇面十分狹窄。
那會學校從課本到作業本都是統一發放,質量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