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發皆中。”
一個背插小旗的親衛領令之後,當即火急火燎的去給孫之滂傳令。
為了軍中命令能夠及時到達,軍中傳令兵都是選取腦袋靈活,手腳輕快者,背插各色小旗,以作為區分,軍中見插旗傳令者,有優先通行之權,任何人都需要給他們讓路。
李俊業認為東面防守壓力最為輕鬆,所以李俊業特意安排孫之滂來把守東面。
孫之滂剛加入軍中不久,軍中很多事物都需要一定時間的瞭解和磨合,再者他所部大部分皆為當初的高陽丁壯組成。
高陽丁壯也經受過數次嚴厲的戰鬥,經歷過鐵血的洗禮,但他們畢竟是一個民兵組織,還是缺乏一定的正規軍事訓練,孫之滂部,其實在所有主力步兵部隊中,也是最弱的一支。
李俊業著實為孫之滂捏了一把汗。
孫之滂面對如此大的壓力,李俊業還讓你節約彈矢,實在是李俊業也有自己的苦衷。
只因沿途皆是邊戰邊行,雖是高陽加緊製造了一批簡易弩矢,但到現在全軍只剩下十幾萬發,火藥同時也儲備不足。
別看十幾萬支箭矢聽起來很多,李俊業軍中光是滑輪弩就要一千多張,強弓也有四五百張,這二十萬箭矢,平分給這一千五百來張弓弩上面,每人也只分得不到百來支。
然而一個合格的弓弩手,最高峰時每分鐘就能射出十支左右的箭矢,由此可見,戰場上箭矢的消耗之大。
李俊業並未親臨火線,而是在火線不遠處找了一個高處,觀察著戰場四周的態勢,謹慎得指揮著軍隊。
他不想親臨前線的原因,並非是出於自己的安全考慮,而是他想給自己手下的將領一些機會,讓他們都能獨立指揮戰鬥,在戰鬥中不斷的成長,日後都能成為獨擋一面的大將。
漸漸的建奴越來越近,孫之滂趴伏在一處冰牆的後面,密切的觀察戰場的一切態勢。
這些建奴雖然為降兵,但是進攻甚有章法,他們推著四五十輛楯車,以步兵先行走在最前頭。
建奴這批連夜製造的楯車,每輛前面之盾板寬約一丈,高有八尺,每輛楯車都能輕易的遮擋十幾個建奴在後面,四五十輛楯車排成一排,像一面移動的城牆一樣,嚮明軍陣地不斷的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