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樹溝,電爐鋼廠。
兩臺二棍斜軋機安置於此,一臺粗軋,一臺精軋,莊教授、林婉、陳康匯聚於此,安靜等待,一旁鋼廠工人們正在按照指示進行軋製前準備工作。
粗軋機芯棒經過車削加工,直徑由60毫米縮短為56毫米,軋製過程分為兩步,實心胚料加熱,經粗軋機擠壓獲得56毫米內徑的無縫鋼管。
精軋機芯棒直徑59毫米,56毫米內徑無縫鋼管在透過59毫米直徑芯棒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內部擠壓效應,類似火炮身管自緊效果,經過這道工序,迫擊炮質量和壽命將會提升兩個數量級。
經過精軋機軋製的無縫鋼管,理論內徑達59毫米,再進行一次精密加工去除管壁毛刺,便獲得一根高質量60毫米迫擊炮管。
最後,由客戶需求決定是否刻印膛線,迫擊炮一般作滑膛炮,但也可加工膛線使之成為線膛迫擊炮,提高射擊精度。
這就是莊教制定的無縫鋼管軋製工藝。
電爐鋼廠鍛壓車間內,正在上演一場史詩級般的鋼鐵交響曲。
十數名工人正在進行實心胚料人工鍛壓處理,而所謂的人工鍛壓,便是最原始和最具激情的方式。
一臺高達六米半的鋼架樹立於中間,兩側鋼架分設導軌,頂端懸掛一塊重達300公斤的方形實心鋼質滑塊,滑塊由兩根鋼索連線,鋼索再連線鋼架最頂端的滑輪組,而後分別向左右延伸,末端連線兩臺人力捲揚裝置。
整臺機器的造型,與路易十六快樂臺完美相似,最大區別在於一個用來砍頭,一個用來鍛壓鋼鐵。
Emmmm……
如果非要用這玩意兒來砍頭,其實也不是不可以。
由人工帶動捲揚裝置,牽引300公斤滑塊上升到6米高度,再放下作自由落體運動,單次撞擊動能高達5400焦耳,如此實現鍛壓效果。
別說,雖然這種人工鍛壓方式簡陋,但極其實用。
不考慮鍛壓效率,只論撞擊動能,這臺300公斤滑塊的人工鍛壓機,等同於250公斤級空氣錘的撞擊動能水平。
缺點倒是特別明顯……
慢。
單次打擊頻率約每20秒一次。
只見十四名身強力壯的工人各自轉動捲揚裝置,將三百公斤滑塊快速向上帶動,待到達六米限位,隨即鬆開捲揚裝置的把手,滑塊似如隕石般高速落下,僅僅零點幾秒過後,便狠狠撞擊放置於砧座表面的長方形鋼錠。
“咚!”一道沉悶而包含力量的金屬撞擊聲傳出,火紅鋼錠頃刻間變形,兩名鍛工一前一後,手持鐵鉗翻轉鋼錠。
整個鍛壓過程必須將長方形鋼釘,鍛成近圓形狀,重新加熱後方可軋製。
“這個人工鍛壓機是誰設計的?”莊前鼎好奇地看著車間內這臺特別像路易十六斷頭臺的鍛壓機,問道。
“官田總兵工廠時期李強設計的,但由於長征,當時無法使用,前不久我們找到了這臺人工鍛壓機的設計圖,才把它造出來。”陳康笑著回應道:“莊教授,您覺得有沒有什麼改進的地方?”
“只以人工驅動,這臺鍛壓機臻至完美,若我改進,只能改成電驅,增設一組傳動裝置使之扭矩放大二十倍,帶動一噸級滑塊,增加鍛壓效率。”
莊前鼎回應道:“不過太過耗費時間和成本,加之德制空氣錘馬上抵達根據地,沒有改進必要。”
可以改進,但沒必要。
如果沒有德制機械加工裝置的話,那麼改造這臺人工鍛壓機倒沒問題。
“咚!咚!咚!”
車間內金屬滑塊與高溫鋼錠撞擊的聲音接連不斷,似如高山流水般清脆悅耳,又如巍峨山脈之雄渾有力,半小時後,經過上百次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