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四言詩》,渾然映於各朝天幕中。
各朝皇帝再一次見到了曾經的詠蛙少年,他相比於當年,成熟了不少。
目光深邃,唯一不變的,是一雙永遠溫潤的眼睛。
“何以報仇?在我學子……好一個在我學子!”
文天祥一身白袍,感同身受的贊同道:“未來,詠蛙少年要揹負起這個國的拯救之路嗎?”
“可是……太難了啊!”
文天祥眼神帶著茫然,直至看到此處,他都看不出這個國的未來在何方。
“變法人失敗了,革命人也失敗了,詠蛙少年……能成功嗎?”
“不管如何,請繼續吧,詠蛙少年……”
最後的最後,文天祥平和的閉上眼睛,發自內心的祝福著。
西漢。
在獄中的司馬遷熱烈盈眶,捏緊了拳頭。
“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到底是個何等偉大的國?”
一路走來,大清在他眼裡,是個腐朽,自甘墮落的國,民國或許曾經欣欣向榮過,但是被竊取了,都不是雛形。
該國,甚至連雛形都沒建立。
但是他能感覺到,國民的靈智正在一點一點開啟,最後終將猶如星星之火一般,燎遍荒野。
看少年的《四言詩》,聖賢文人們是感動,深受感觸。
但是對各朝帝王來說,卻是憤怒。
身份不同,視角也就不同,看到的東西也就不一樣。
中華,即是後世的中華,二十一條之後,呈現在各朝眼裡的,是東倭的猖狂無忌,欲佔中華所有。
“區區彈丸之地,敢覬覦朕的後世江山!”
大秦。
嬴政拍案而起,滿臉都是憤怒。
“來人,派兵,滅了所謂的東倭!”
不過此事卻遭到李斯的制止。
“陛下三思,也許在我們遼闊廣袤的中原之外,的確存在著‘東瀛’這個小國,但目前的碩史實資料並沒有關於東瀛的記載,而且需要渡海,變故變大。”
嬴政依舊餘怒未消,倒不是因為後世的民國被東倭如此壓迫,而且因為這片土地,也屬於他秦朝的,或多或少,都會感到震怒。
對此,李斯給了一個建議。
“關於陛下您說的,臣倒是想起一件事,徐福所言,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也許可以讓徐福先去探探路。”
於是,徐福帶著數千童男童女出海了。
其他朝代,雖然沒有說話的人,但是每一個皇帝都深深的吐出一口氣。
他們也憤怒,但更多的,是震撼。
從推翻大清到現在,他們見證了太多。
他們當中的某個人,真的能建成這個國家嗎?
天空中,文字繼續浮現。
【這就是一個嶄新的時代必須經歷的過程,當權者為了利益拋開尊嚴,簽署恥辱,底層人民奮起反抗,血與淚將在這個時代見證!】
【國內徹底陷入混亂,但終究沒有爆發起義性質的武裝衝突,帶頭打響第一槍的,在臺島。】
此時的寶島同樣深受東倭的欺壓與暴亂。
但是他們要開始反抗了。
這裡遊行更多,呼聲更響,群眾百姓眼裡的憤怒更濃郁。
“我們,該反抗起來了,這一次我先來。”
這一刻,碾米商人餘清風笑了。
一片笑容之中,卻是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平靜。
“我們嚮往的,是個沒有貧富懸殊、沒有租稅的自由、平等的社會,而不是東倭的暴政。”
他低語。
【然而,一切從奉命赴夏門的蘇東海被捕開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