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門外的官邸裡,他剛到內院就有下人來報,說是都察院左都御史高攀龍、錢謙益以來訪。
顧秉謙猶一下,這才讓下人將倆人引到內堂客廳等候。過了一會,換了一身便服的顧秉謙這才走到客廳見這倆人。
“下官見過顧閣老!”看到顧秉謙到來,高攀龍和錢謙益站了起來對顧秉謙行禮。
“罷了……你們坐吧。”顧秉謙擺了擺手示意二人坐下,自己也坐了下來,立刻便有丫鬟上前奉茶。
顧秉謙端起茶杯輕輕撥了撥茶葉吹了口氣喝了口茶,感覺到溫中帶燙的茶水進入到肚子裡,一陣舒適的感覺傳遍了全身,他這才長長吐了口氣,將整個身子靠在了椅子上對倆人說道:“存之兄、受之,你二人匆匆趕來老夫的府上到底有什麼要事就直說了吧。”
都說文人說話喜歡賣關子和繞圈子,但到了顧秉謙這樣的身份地位早就不在乎這些虛的東西了,畢竟他們每天要處理的東西實在太多,若是平日裡還要費盡心機的說著一些拐彎抹角的話那也實在是太累了。
年近六旬的高攀龍長著一張典型的國字臉,頜下留著飄逸的長吁,身上透著一股不怒自威的神態,他看著顧秉謙正色道:“顧閣老,下官剛從南京趕回來,並未來得及參加今早那場“盛宴”,只是聽聞陛下要在三日後在正陽門校閱那江寧軍,下官對此卻是不敢苟同,所以想邀請閣老以及朝中的一些有志之士一同上書請求陛下收回成命。”
顧秉謙眉頭微微抽搐了一下,他沒有回答高攀龍的話,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恭敬的坐在一旁的錢謙益問道:“受之你也是為了此事而來的嗎?”
錢謙益是萬曆三十八年的一甲三名進士,作為一名在當時的千軍萬馬中殺出重圍的探花郎,錢謙益向來以才華橫溢而著稱,只可惜他的運氣不怎麼好。天氣二年他出任浙江鄉試主考官的時候被牽扯到了浙江的科場舞弊案裡,不得已告病辭官回鄉。
不得不說,這年頭做官都是講究同鄉同年和同窗呢。這些年正是東林黨勢大的時候,辭官回家的錢謙益加入了東林黨,憑藉著他探花郎的名頭很快就在東林黨混得風生水起,在東林黨的幫助下天啟四年他再度復出,主要承擔《神宗實錄》的編纂工作,只可惜那時候他得罪了當時如日中天的魏忠賢,很快就被御史崔呈秀和陳以瑞彈劾,最後又被革職回鄉。
按理說如果是換了別人,被這麼接二連三的打擊早就對仕途心灰意冷了,但錢謙益卻是個地地道道的官迷,前些日子在南京訪友的他遇到了高攀龍,倆人交換了對如今時局的看法後錢謙益認為如今朝廷局勢複雜正是自己渾水摸魚的時候,於是便跟著高攀龍來到了京城,看看有沒有機會再一次復出,這才有了今天的這一幕。
現在看到顧秉謙詢問自己,來之前早就想好了對策的錢謙益微微一笑:“顧閣老,前些日子學生在南京偶遇存之兄,與他交談過後深感如今我大明時局之艱辛,雖然如今朝堂上下皆齊聲稱讚那楊峰大敗建奴並手刃賊酋皇五子莽古爾泰,但恰恰就是這樣吾輩才最應該未雨綢繆。想想那個楊峰自打踏入官場後所做的每一件事,無一不是在挖吾輩之根基,若是讓此獠繼續坐大,日後朝堂上還有吾輩立足之地嗎?”
錢謙益今年四十來歲,長得風度翩翩一表人才,加之口才極為了得,是以一番話說得顧秉謙也不得不承認露出了傾聽的神情。
過了一會,顧秉謙這才淡淡的問了一句:“那麼兩位到底想讓老夫做什麼呢?”
錢謙益眼中露出一絲喜色,“顧閣老,學生與存之兄一致認為,那個楊峰留不得,是以學生等人聯合了都察院、六科給事中等共一百多名言官聯名彈劾楊峰,希望顧閣老能將摺子親自交給陛下,讓陛下聽到吾等的心聲。”
顧秉謙一聽臉色立刻沉了下來,他猛然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