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定了三組人馬,不,人驢的工作職責後,大家並沒有馬上出發,因為天氣太熱。
大家在竹屋最清涼的一樓休息,李鐵柱卻沒有閒著。他的老家在大山裡,那裡的山比起這些山來,雖然海拔高度略有不及,但是絕對高度差距也不大。
在修通鄉村公路之前,最主要的運載工具有2.5種,一種是馬,以矮小而擅長爬坡的滇馬為主,一種是漢藏羌人共同馴化的川西毛驢,還以半種是馬和驢的雜種,真正意義上不含侮辱性的雜種——騾子。
騾子的數量並不少,但因為其無法繁衍後代,所以充其量算半種。
騾子這種玩意兒,雖然無法繁殖後代,卻是更被人喜歡的馱畜,因為它食量比馬小,力氣卻差不多。不過,就是智商低,脾氣還不好,跟驢一個德性。
但不管哪一種馱畜,在川西地區,運載的方式都一樣,就是馱運,因為山高路險根本不具備拉車的條件。
李鐵柱對此很是門清,所以,才吃晚飯搶過贊助之後,就開始拿著鋸子用木頭做驢鞍。其實很簡單,一個略帶弧度的“匚”字形鞍很快做好了,接上結實的草繩架上驢子,前勒脖子中勒腰,後面勒住臀。
接著,李鐵柱有用竹篾編織了兩個連在一起的竹筐,是類似漁網狀的編織方式,用最粗的竹條編織的,保證牢固。
兩個竹筐一左一右,往驢鞍上一搭,正好!
這是一種類似卡口的存在,馬鞍上凸起的橫向木條略大,託筐上連線的木條略宰,剛好卡進去。
竹筐很粗糙,孔眼有雞蛋大小,但這並不重要,不管是馬、騾子還是驢,馱具主要考慮的是適配和堅固耐用,在竹筐的下面是一面細密的竹搭,用繩子拴著。東西運到了目的地,直接解開繩子,兩邊籮筐的貨物落下清空,拴上,又可以繼續去拉貨,這就是樸素的勞動人民的智慧。
李鐵柱小時候趕過馬、騾子和驢,比較熟悉,一般兩頭兩尾是馬,中間是騾子和驢,因為……騾子和驢智商太低不認識路,前面的馬帶路,後面的馬催程序,人只需要跟在最後就行。
驢和騾子嘴裡都戴著金屬嚼子和竹子編的嘴套,防止它們半路走著走著偷吃莊稼,但馬從來不需要這玩意兒,它們非常自律。
幾百年間,幾乎是西南三省一市標準的馱運方式,就連盛極一時的茶馬古道也是如此。
(作者家以前是賣豆腐、豆芽的,牽著騾子馱著豆腐和豆芽,跑幾片大山那種,寫到這裡挺感慨,多寫了幾句廢話,見諒!)
然後,三波人驢分頭行動。
鄭妍紫說:“驢肉真的好吃嗎?我沒吃過。”
李鐵柱笑道:“好吃,但這不是好不好吃的問題。《本草綱目》記載,驢肉味甘,性涼,無毒。有補血、益氣補虛等保健功能。它不僅僅是肉,更是藥!”
呵!
從小李老漢就教李鐵柱藥理知識來著。
遙遠的西半球,奧汀甚至有了一種想要改名的衝動,奧汀odin的拉丁文是粗暴狂暴的意思,一點都不優雅。
還是大娃好聽!
他又抿了一口“五種穀物的混合液”,齜牙咧嘴,開始做筆記:
“末日過後,將沒有石油、電力和燃氣供給,我們必須要尋找最優的馱畜。依我看,南美的羊駝實在蠢得一匹!放棄。末日派有必要提前從東方採購一匹毛驢,馬和騾子暫不考慮,它們吃得太多,但它們的肉又不太好吃!驢是最好的選擇,根據東方古籍《植物大全綱目概要》記載,擁有補充血液的功效,當然,補充氣體和填補虛弱英文無法準確翻譯,存疑!另外,一本關於植物藥品的書籍為什麼會記載動物肉質功效,也讓人疑惑……但是,我們還是要學會驢鞍和竹筐的製作方法!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