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周瑞:陛下花錢也太大手大腳了……(1 / 5)

求賢詔,遍觀華夏曆史,並不少見。

無論是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亦或是魏武有遺風的曹操,都頒佈過求賢詔或求賢令,旨在為國求材,攬天下英才為己用。

在科舉制尚未產生的隋唐之前,求賢詔是對察舉制的一個重要補充。

因為察舉制是各州府長官向中央朝廷舉薦人才,自然而然的,人才的解釋權就落到了這些地方要員手中。

近水樓臺先得月。

優先被舉薦給中央朝廷的,自然是和地方要員關係親近之人,譬如好友師門,譬如弟子晚輩。

這樣做,雖能大大節約朝廷選材的成本,但隨之而來的,就是被舉薦人和舉薦人之間的強繫結,最終導致世家門閥的興起。

門閥子弟有師門長輩看顧,哪怕才學稍弱,也能混個一官半職,反觀平民百姓和寒門弟子,想要更進一步,卻是難上加難。

求賢詔的出現,就是為他們開啟了一條臨時的晉升通道。

不止是華夏,在這個世界,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楚國曆任皇帝,幾乎上位之後,都發布了求賢詔。

甚至,因為這個世界諸子百家極為興盛,天下人才中,有近六成出身於此,因此問題顯得更加突出。

只是由於諸國紛爭不斷,才將這個問題暫時遮掩了下去。

但出身諸子百家的臣僚彼此聯絡,在朝堂上自成一派,為了自家學說互相爭鬥,對於整個國家而言,顯然是不利的。

一方面阻礙了國家的發展,另一方面更隱隱威脅到皇權。

齊國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王匡身為皇帝,在一些大政方針上,甚至要諮詢佛門【大菩提寺】的意見。

這對於唯我獨尊的皇帝而言,顯然是無法接受的。

因此,趙鈺在有了自己的基本盤,掌握了軍權後,要做的,就是把人才的解釋權和選拔權盡數收歸中央朝廷。

於是,便有了今天朝會上,趙鈺藉著淳于慶一案,向兵部發難,順帶著提出選拔人才,將察舉、求賢和科舉這三張牌一併打出。

趙鈺之所以這樣做,是有講究的。

這個世界雖然發明出了紙張,但好紙難求,因此大部分典籍都是用竹簡或帛書進行記錄。

竹簡沉重,帛書易腐,遠不如紙張來得便捷,也不利於文化的傳播,知識的推廣。

因此在造紙術完善,印刷術推出之前,趙鈺只是將科舉制度提出來,讓朝中眾臣有個心理準備。

這也是趙鈺為何如此重視墨家的原因。

哪怕是真要開科舉,也是在神京周邊範圍內小規模的試行。

在紙張大規模普及前,察舉和求賢才是趙鈺獲取人才最重要的途徑。

殿中百官,聽到趙鈺所言,紛紛愣住。

察舉他們懂。

讓地方主官為朝廷舉薦人才,一方面能為國出力,一方面也有利於拓展自身人脈,朝廷和地方也算是各取所需。

求賢他們也懂。

朝有梓進,野有遺賢,求賢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擴大朝廷選材的範圍,對朝廷而言,是件好事,他們自然不會反對。

只是,這科舉又是什麼?

大部分文武百官臉上,寫了一個大大的“懵逼”。

早就被趙鈺提前告知,心中有所準備的狄仁傑起身上前,拱手道:

“陛下,您的意思是,以考試來確定對方是否是賢才?”

趙鈺微微頷首,讚許道:

“懷英所言,正是朕心中所想。不錯,分科取士,舉賢才而用之,此,是為科舉。”

禮部尚書曹奐猶豫片刻,方才皺眉道:

“陛下本意雖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