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帝永初元年,
蜀郡界外羌人首領龍橋等,率領六部一萬七千二百八十人內附。
第二年,蜀郡界外羌人首領薄申等,率領八部三萬六千九百人,舉土內附。
當年冬天,廣漢郡塞外參狼羌二千四百人內附。桓帝建和二年,
白馬羌一千餘人寇掠廣漢郡屬國,殺害當地吏民。
益州刺史率領板楯蠻夷前往鎮壓,大敗叛羌。
湟中縣月氏胡,他們是大月氏留下的分支,原來居住在張掖郡、酒泉郡。
月氏王被匈奴冒頓單于殺害,月氏諸部落分散,大部分西行,翻越蔥嶺,
留下羸弱者,南下進入祁連山脈,依附於羌人,與羌人通婚。
及至驃騎將軍霍去病打敗匈奴,奪取黃河以西,開闢湟中,月氏投降漢軍,
與漢人雜居通婚。雖然依附於漢廷,然而月氏人首鼠兩端,左右觀望,
其族人跟隨漢軍作戰,隨著漢朝國力的強弱而有所變化。
月氏人使用的被服,飲食、語言與羌戎較為接近,也是以父名母姓作為部族稱號。
大的部落有七個,能當兵打仗者,有九千餘人,月氏分散居住在湟中縣和令居縣。
有數百戶在張掖郡定居,號稱義從胡人。
靈帝中平元年,月氏與北宮伯玉等造反,殺害護羌校尉泠徵、
金城郡太守陳懿,寇掠隴西地區。
評論如下:羌戎之患,從夏商周三代以來,就已經存在。西漢時,相對於匈奴,
羌戎的勢力還比較弱,光武中興以後,羌戎造成的邊患,逐漸擴大。
朝廷對於控制羌戎沒有既定政策,或安綏或羈縻,邊郡守將缺少信義,
那些內附的羌戎,有些受制於當地土豪,有些淪落為漢人僕役,受到漢人盤剝、欺凌。
邊郡安定,羌戎由於積怨會奮起反抗,既而釀成禍患;邊郡動盪,
羌戎則像飛鳥般驚起,釀成羌亂。安帝永初年間,羌戎諸部落造反,
相互間解除仇恨,訂立盟約,推舉首領,轉瞬間嘯聚山林,揭木為兵,負柴為械。
羌人騎上駿馬,馳騁於漢地,轉戰於三輔,甚至建立國號,僭越皇權,
在北部恣意橫行。羌戎向東進攻趙、魏,南下攻入漢中、蜀郡,阻斷湟中,
隔斷隴山通道,焚燒皇家園陵,擄掠城市居民。北部駐守漢軍屢遭敗績,
邊郡告急文書接踵而來。幷州、涼州的百姓慘遭羌亂蹂躪,
青壯男子委身於沙場,柔弱女子淪為戰俘。漢人墓冢遭挖掘,屍骨暴露於荒野,
生民慘遭塗炭。西部羌亂以前,百姓從未有過如此慘烈的景象,
漢地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和熹太后以女主臨朝稱制,不能與朝廷大臣見面,
在廷議時,朝臣忌憚損兵折將,大多傾向於苟安圖存。
有些朝臣以邊疆州郡難以維持,諫言放棄;還有人擔心邊患蔓延至內地,
釀成大亂。朝臣彷徨,武將猶豫。此後,朝廷將河西四郡百姓內遷,
分散安置在關西諸縣。在當時,政府拆毀民居,砍伐樹木,防止邊民思念故土,
焚燒多年積累的財富,防止邊民重返家園。鄧騭、任尚、馬賢、皇甫規、
張奐等將軍力主剿滅羌寇,奉命率軍征剿,朝廷徵調大軍,謀劃制敵方略。
在北部州郡,漢軍戰馬,縱橫馳騁,大軍所過,猶如雷霆,軍餉花費,每日達千金。
朝廷不得不再向百姓增加賦稅,甚至向諸侯借貸錢糧,耗盡府藏的金錢綵繒,
徵用大量的軍糧、鹽鐵。這其中,又有將軍賄賂、中飽私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