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曹丕確實是拯救了敵國——也就是蜀漢,如果曹丕孫權南中三路進攻蜀漢,
只怕過不了兩年,甚至有可能黃初四年四月劉備去世時,
蜀漢便將滅亡,從這個角度來看,蜀漢或許當感謝曹丕,
蜀漢至少要被東吳南中雙方進攻,
而非歷史那樣只有南中反叛最終被諸葛亮平定那樣簡單。
吳軍陸遜督五萬人和劉備在夷陵—夷道對峙,吳人的數量是比較明確的,就是五萬人。
至於蜀漢軍方面的數量,我個人推測劉備在夷陵之戰應該是六萬至八萬人不等,
黃初三年正月的四萬只是劉備支黨(下屬先鋒),
考慮到書信傳到曹丕那估計也需要一定時間,
這個支黨四萬應該是十二月劉備前鋒的數量。
等到黃初三年正月劉備親自率軍到秭歸和前部會和,
所以才會說是“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
而不是黃初二年七月劉備就率大眾來向西界。
況且,劉備派黃權分軍也是黃初三年二月份,黃權之前應該是一直跟隨劉備行動的,
所以劉備率領的本軍應該就有黃權,
因此我個人估計劉備自己所帶來的主力軍應該也有兩萬的數量,
再加上沙摩柯的五溪蠻支援,數量肯定是不止四萬。
再結合劉備是前後佈置了五十餘營,即使按照最少一營一千人計算,
劉備五萬餘人加黃權在江北的部隊,也是六萬多人起步,
所以我預計劉備此戰共計約有七萬人,所以傅子才會說陸遜殺劉備八萬兵,
七萬餘人應該是劉備的總兵力才是,考慮到還有黃權被調至江北,
實際劉備和陸遜的交戰兵力應該是接近六萬。
蜀軍分據險地,前後五十餘營。
權將陸議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備僅以身免。
接著陸遜以五萬大軍將劉備七萬人幾乎盡數殲滅,
諸如張南、馮習、傅肜、王甫、程畿、馬良、沙摩柯統統戰死,
杜路和杜寧投降東吳,黃權投魏,劉備帶過去的中高階將領近乎全部被殲滅。
至於軍隊方面,只有向寵還成建制的儲存了一個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除了向寵之外的蜀漢軍隊,基本都是被成建制殲滅,
五十餘營只剩一個是完整的,其他都被成建制殲滅,都是些殘缺編制的殘兵敗將。
如果我們按照一個營1000人來算,五十多個營差不多是六萬人,
向寵一千人算他完整,再加上其餘殘兵,估計劉備所餘未有一萬,損失接近六萬。
秭歸之敗,寵營特完。
反觀東吳那邊呢?損失恐怕非常小,雖然有諸如第一次攻蜀漢營的失利,
但是總體是沒有太大的損失,所以儘管夷陵之戰後一個月時間就發生了曹丕三路伐吳,
但是孫權還是有餘力防禦曹丕進攻,使朱然名震於敵國,
朱桓擊殺曹仁數千人,同時還有餘力在西線留下陸遜和布騭看著劉備。
尚等不能克,乃徹攻退還。由是然名震於敵國,改封當陽侯。
這場戰役十分震撼,東吳方可謂是全勝。
這一戰,東吳以五萬大軍以弱戰強,不僅人數少於蜀漢,
地利也在劉備手,士氣劉備軍更是高昂,然而就是如此劣勢的情況下,
陸遜卻能以微乎其微的損失將劉備八萬大軍近乎盡數殲滅,
自猇亭陸遜火攻後,蜀漢便是沒有反攻能力,被一路追殺,
最終八萬餘人只剩下了餘(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