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鮮明的趣味性讓它產生了強烈的新奇感,自然就會使人們去欣賞它,
進而樂於競相在遊戲中愉快地去創造它。
這是明顯的心理因素,是內因之一,它是“飛白書”長期盛傳的主觀原因。
2、帝王愛好,上行下效封建時代的帝王,在人們眼裡是一國之君,
萬物之尊。因而,其好惡不僅可以左右歷史的發展方向,
就連文藝潮流也會因之而受影響。《新唐書》記載,唐太宗作了一首並不高明的宮體詩,
欲叫虞世南和之,但被拒絕了。
當時,忠直博學的虞世南說“聖作誠工,但體非雅正,臣恐此詩一傳,天下風靡,
不敢奉詔”。原因就是“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就是這種客觀影響,加上人們邀功請賞,討好上司的功利意識的驅動,
就會有人投帝王所好,以求有朝一日能夠飛黃騰達。
“飛白書”自漢發軔,三國就有魏文帝曹丕偶爾染指,隋煬帝也好此書,
其後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及武后、晉陽公主都傾心飛白,
時至宋代又有太宗、仁宗、仁宗皇后等遊心於此。
因此,在此期間“飛白書”得到空前發展,實屬正常。
3、文人詠頌,傳之遂廣
榜樣的力量是不言而喻的,名人效應自來就不可低估。
在研究“飛白書”時,筆者發現“飛白書”不僅在宮廷和書壇流行,
,!
其影響已經輻射到當時的文學界和美術界,
並且,有不少著名的文學大家為之吟詩作賦,給予高度評價。
如西晉的劉劭曾作《飛白勢》,南朝鮑照有《飛白書勢銘》
,南齊紀僧猛作《飛白賦》、三國吳人張弘寫過《飛白序勢》、
唐張懷瓘在《書斷》中附《飛白贊》一首,
唐代詩人岑文字有《奉述飛白書勢》律詩一首,歐陽修作過《仁宗御書飛白記》一篇,
蘇東坡有《文與可飛白贊》……這些詩詞文賦,雖文體不一,
但皆極盡賦、比、興之能事,極力描繪飛白之美。
以上作者皆是當時的文化名人,其影響必然寬泛而深遠。
就這樣,他們的吟詠便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飛白書”的宣傳力度,
從而在客觀上讓“飛白書”不斷傳揚開來。
4、書家仿習,蔚然成風
由於好奇心的作用和上行下效以及文人詠頌的加速催化,
使得書家們的審美趣味出現趨同現象,再加上攀比心態的內在作用,
因而就導致了當時的書家們競相仿效,蔚然成風。
只要留意飛白書史,從前面所例飛白書家中即可印證。
因而,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種審美觀念的趨同和競相仿效的行動,
也使飛白書得到進一步發展。
飛白書因以上諸多因素的積極作用,就有了近兩千年的輝煌。
可是,我們發現,“飛白書”在北宋之前可謂代代相傳、風行於世,
但至南宋時卻無人用心於此。元明兩代只有一人愛好,清代的七人,
除了兩個關心和研究飛白書者,其他五人的所作所為已遠遠大不如前,
他們的身份地位及藝術造詣實在不敢與前人相提並論。
這就說明:“飛白書”實際上從南宋就已經走向衰敗,而最終被逐漸消解了。
為此,我們有必要弄清他的式微原因。
(二)“飛白書”的衰微原因
1、工藝性強、美學價值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