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可以一開始就直接分出四個營左右迂迴包抄,絕對能將對方的三萬騎兵重創。
因為五千人的方陣,已經可以單獨抵禦騎兵的衝擊了,人數再多的話,就會導致指揮不變,移動緩慢。
少了的話,雖然移動速度快,指揮也更靈活,但陣型又會顯得過於薄弱,如果騎兵真的發狠,直接衝擊,很有可能會被直接鑿穿陣型。
所以一個營五千人剛剛好,奈何軍中實在沒有那麼多可以指揮五千人規模的將領。
目前也就黃奔周猛二人勉強可以勝任,再加上兵員也不夠,重新打亂混編太麻煩,林銳這才退而求其次,每營暫定三千人。
等八位少年統領成長起來後,再招募新兵,補足五千一營的規模也不遲。
步兵營的編制和兵種,也做出了略微的調整,首先就是兵種,他打算按照235的比例來分配。
也就是一營3000人,其中600弓箭手,900長矛手,1500名刀盾手和長槍手。
將來擴充至5000人後,仍按照這樣的比例來組合。
再就是編制,同樣經過幾次大戰下來,讓林銳覺得步兵營的編制不需要太過精細,越簡單,層級越少越好。
因為步兵營主要用於野戰,所需要用到的戰術很少,無非就是向前推進,原地防禦,再加上一個迂迴包抄就夠了。
而且還全部都得以營為單位,不存在敵人跑了,大家一哄而上,追殺上去,也不存在那個營要被打垮了,這個營趕緊分些兵力過去支援。
所以最好的編制是五五制,那就是每營直接轄五個大隊,每個隊1000人,一個隊下轄五個哨,每哨250人,一個哨下轄五個旗,每旗50人,每旗五個什,一什十人,二伍為什,五人為伍就可以了。
至於什麼伙伕馬伕之類的,根本不能算在步兵營當中,步兵營所有的人全部都是作戰人員和指揮人員,最多再配幾名傳令兵和旗手就足夠了。
長弓營和陷陣營的兵力不變,同樣各自5000人,繼續由黃奔和周猛擔任統領。
編制同樣也可以按照步兵營的來。
除了這14個作戰營,餘人外,其他的蒙古女人,老人,孩童,少年通通編為後勤營,統一由娜木鐘管理。
其中蒙古人有將近一萬,漢人左右,這樣林家軍的總人口就已經接近了。
不過林銳打算開春後,將所有年紀大的老人,和年紀太小的孩童以及孕婦,全部寄存到塔諾部去,到時候將羊羔牛仔馬仔全部送給他們,在留些糧食,大軍便可以輕裝上陣。
畢竟塔諾現在名義上還是大清的郡王,只要不公開反叛,女真人和土默特人就不會找他們的麻煩,安全問題不用擔心。
而為了更好的管理這麼多的漢人蒙古人,以及戰鬥人員,非戰鬥人員和男人女人,林銳也重新制定了獎賞制度和軍銜制度,當然以前的都算數,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升級。
首先就是原來最高千戶的頭銜肯定不夠了,所以在千戶以上又增加了四個將軍頭銜,分別是偏將,參將,中將,大將,直接取消試百戶和副千戶。
這樣一來今後的軍銜就是,新兵,老兵,小旗,總旗,百戶,千戶,偏將,參將,中將,大將,共十級,每級又細分一二三等。
今後作戰人員,剛加入的新兵全部授予新兵頭銜,滿一年或者斬首一級,晉升為老兵,滿兩年或斬首三級,或經歷三場戰鬥,身為小旗。
至於總旗以上的晉升,就不能單看資歷和斬首了,而是要從個人指揮和單位軍功以及整體功軍來考量。
總的來說總旗一般擔任旗長,指揮50人,百戶擔任哨長,指揮250人,千戶擔任隊長,指揮1000人,偏將和參將擔任一營的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