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重八斤…”
林銳首先來到的就是研製火銃的小組,幾名負責人立即就一邊介紹,一邊將一杆嶄新的火銃遞給了過去。
林銳接過火銃首先就仔細的端詳起槍口的刺刀介面,在邊上一名匠人的指點下,將刺刀拆下又裝上,還朝著木板刺了幾下。
“不錯不錯,這機關設定的巧妙,裝上去後不但牢固,也容易拆裝,已經具備實戰了。”
試了幾下後,林銳便滿意地誇讚道,這有了彈簧和螺絲就是不一樣。
裝上刺刀後,這個火銃差不多有一人來高,完全可以當做長槍來使用。
隨即林銳便又迫不及待的檢視起火石激發裝置,然後便讓一名熟練的匠人射擊了十次,火石一次成功的激發率竟然達到了八次,射速也達到了每分鐘兩發,林銳是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歡喜。
“好,負責研製這杆長統的所有人員全部按照規定獎賞。”
“謝陛下!”眾人都是大喜趕忙拜謝。
林銳之所以一直沒有大規模的普及火器,那是因為這時代的火器短板實在太多,根本不具備獨立作戰的能力。
可這杆按照他要求研發製作的火銃,卻是已經勉強具備大規模普及的條件了,也達到了這時代技術的天花板,絲毫不比現在歐洲的火銃差,甚至還要強一些。
現代槍托設計,可加裝三稜刺刀,燧石激發,定裝油紙顆粒火藥,每分鐘兩發的射速,50步的有效殺傷,八成的一次激發成功率,可以無視細雨,加上近戰刺殺,足以讓軍隊進入到無甲排隊槍斃的時代了。
這樣將極大減少經費的開銷,戰爭的成本。
“陛下,這是雙管短銃…”
雙管短銃有些像來福槍,只有半米長,沒有槍托,也無法加裝刺刀,但口徑要粗一些,既能發射定裝散彈,也能發射一顆鉛彈,主要用於近戰。
散彈殺傷只有五米,鉛彈殺傷有15米,雖然射程短,但威力卻非常巨大,同樣是火石激發,而且槍管左右還各自裝了一個。
雙管短銃可以少量裝備,適用於城區和狹窄地形作戰,能很好的彌補長銃的不足。
同時林銳也知道,火銃想要再進步,就只能等到化學上有所突破,或者是造出可以給槍管刻膛線的機床。
所以勉勵了一番,林銳便前往火炮研究小組,至於火銃的批次製造,自然由內廷製造監負責,不歸研究所負責。
研究火炮的人手比研究火銃要多出幾倍,因為火炮的種類有些多,第一種是傳統的前裝滑膛炮,第二種是後裝弗朗機炮,第三種則是曲射迫擊炮。
其中滑膛炮和弗朗基炮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達到了林銳當初規定的要求。
尤其是前裝滑膛炮,隨著華國的鍛造技術進步,加上彈簧,螺絲軸承,這門重達1000多斤,70毫米口徑的火炮,已經達到了歷史上拿破崙大炮的水準。
其實林銳就是按照拿破崙大炮要求的,因為林銳覺得前裝滑膛炮只有拿破崙大炮,才勉強具備真正的實戰能力,尤其在發射速度和越野上。
所以這門大炮和拿破崙大炮一樣,採用的是全金屬兩個大輪子,後面有一個杵在地上的炮架,可以調節大炮的高度,三四個人可以拖著走,一匹馬也可以拉的飛起,炮管是用精鐵鑄造的。
實心炮彈和火藥被絲綢包在了一起,做成了定裝炮彈,在不考慮調整射擊角度的前提下,五個人分工協作,能達到兩分鐘三發的射速,已經快趕得上弗朗機炮了。
其實這款大炮主要還是突破在設計上,而並非技術上。
至於弗朗機炮,炮架的結構和這款前膛炮差不多,主要改進在尾部的炮栓,和在尾部炮膛加裝了四個彈簧,讓子銃發射完後,拉開炮栓,彈殼可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