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呢,你選擇了一個精神病人做主角,這是很不討喜的,因為觀眾們很難帶入。”
“畢竟大多數觀眾都是正常人,他們容易共情的主角,是和他們類似的普通人和正常人。”
聽到斯皮爾伯鴿這樣說,張一謀也不住地點頭,
“是啊,我也覺得這個主角的設定有點問題。”
“李蘇想寫小人物成長的故事,最好還是用正常人當主角,而不是用精神病人。”
“主角亞瑟,想從底層小丑,一步步地成為職業喜劇演員,這條人物發展路徑是對的。”
“那些以職業發展為主線的勵志電影,也都是這麼設計的。”
“但是,他們的主角都是堅強不屈的正常人。”
“在開局的時候,他們會先讓主角遇到困境,比如職業危機,婚姻危機、財務危機、健康危機。”
“這些主角遇到的困境,很多觀眾都遇到過。也因此,觀眾們會很有共鳴。”
“再之後呢,就讓主角用事業上的成就,解決這些危機。”
“但李蘇呢,選了一個精神病人作為主角。主角遇到困境也是很小眾的精神危機。”
“精神病的精神危機,觀眾們可能會很難代入和理解。”
宮騎駿也贊同斯皮爾伯鴿和張一謀的觀點,
他說道,
“你們還記得第38號選手嗎?寫的《光明戰士》的那個。”
“他的《光明戰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能和李蘇的《小丑》對比一下。”
“在他的開頭,主角就是一個普通人,還是個社畜。這樣的身份,觀眾們會很好理解。”
“他所遇到的危機,就是職業危機、婚姻危機、健康危機。”
“在工作上,他的老闆討厭他,他的升職無望。在婚姻中,他和老婆七年之癢,互相厭倦。在健康上,他的身體因為長期加班出現了問題。”
“這樣的危機,很多人都會遇到,觀眾們一下子就理解了。”
“大家帶入了主角後,就會希望主角解決危機。”
“這是一種移情,彷彿主角解決了危機之後,觀眾自己也在想象中解決了自己的危機。”
“所以說,電影就是一場白日夢嘛。”
聽到評委們的討論,直播間的觀眾們紛紛感嘆,
“評委果然就是評委,一針見血啊!太精闢了!”
“是啊,李蘇寫了個精神病的精神危機,我們這些正常人,很難和主角共情啊!”
“其實我還發現一個問題,評委們都沒提到。難道你們不覺得,亞瑟的那段持續了快一分鐘的狂笑,不是太長了嗎?而且看著有點滲人。”
“我也覺得不合理。亞瑟笑就笑了,但他狂笑了一分鐘,我覺得無法理解啊!”
“這有什麼不能理解的?李蘇怕比賽時間不夠用了,就硬加一段長得不合理的笑,水一水時長唄。”
“評委們之所以不提這個問題,可能跟李蘇的其他問題比起來,這個水時長的問題根本不值一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