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的話,有請大腕明星的那些錢,拿出來十分之一,就夠請實力演員了吧。真說演技,那些大牌未必比普通演員好。花那麼多錢請明星,不就是衝著人家的知名度和粉絲基數嘛,人家的名氣就值那個片酬了啊。
在國內,如果論知名度和粉絲數量的話,又有誰能比得過宇文飛呢!
論傳播度和讀者數量,又有哪本小說比得過他的《青春三部曲》呢!
更何況,臉譜影片的使用者,和《青春三部曲》的讀者,完美契合啊,基本就是同一批人。
這樣的情況下,改變《青春三部曲》,當作臉譜娛樂自制片的開山之作,確實是最合適也是最完美的。
到時只要把訊息放出去,都不用考慮選用什麼明星了,這部劇的原作者,就是最大的明星。
凡是看過那三本書的讀者,誰會錯過這部劇呢?
可以說,起碼能省去幾千萬的宣傳費用。
把省下來的這些錢,都投入到劇集製作上去,質量肯定差不了。
有粉絲基礎,又有質量,這種劇想不火都難啊!
兩人商量過後,準備先挖一個資深的娛樂圈前輩,把經紀公司搞起來。
然後再收購一家靠譜的影視傳媒公司,這樣整體框架就搭建起來了。
再往後,當然就是挖大牌藝人,挖知名導演,籌備《青春三部曲》的拍攝工作了啊。
…………
說到資深的娛樂圈前輩來負責娛樂經紀公司時,董曉雪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圈內大名鼎鼎的“花姐”!
其實在國內娛樂圈,經紀人這個概念還沒有流行幾年。
在九八年之前,國內並沒有專業的經紀人,所有的藝人從什麼北影上藝之類的學校畢業後,都要找一家單位掛靠。例如當時各地的電影製片廠,話劇院,歌舞團等。
大家都是有編制的人,但那時編制內不好混啊,工資很低的,而娛樂圈又是一個浮華的世界。
為了多掙錢,大家就私下接活,圈內稱之為“走穴”!
其實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商演。
藝人想要走穴,那就需要有訊息渠道有人脈關係,但他們又不可能自己挨個給有需要的公司單位打電話問別人要不要商演吧,於是就需要一箇中間人來介紹業務。
花姐就是首都藝人走穴圈子裡,名氣最大的一箇中間人!
當時花姐的牌面還沒有那麼大,經常騎著一輛二八大槓腳踏車,到處跑著聯絡商演單位。
接到活後,就挨個給自己熟悉的藝人打電話。
“哎,西單有個商場要搞活動,你過來唱兩首歌,亮個相拍個照什麼的,出場費兩千塊,來不來?”
“這兩天有空嗎,有個飯店開業,需要幾個小明星捧場,過來吃個飯拍個照就行,一千塊錢出場費,幹不幹?”
那時的藝人還挺卑微的,除了特別火的,大部分藝人還掙不到什麼錢。
花姐就是靠著自己的努力,手裡活多,而且從來說多少錢就給藝人多少錢。
哪怕是業務單位扣了她的錢,花姐寧願自己掏錢來墊付,也不會少藝人一分錢,慢慢地名氣就做起來了。
華誼的王總曾經評論過花姐,說她就是那種“保姆式”的經紀人,對手下藝人太好了。
而華誼能成為國內最大的影視傳媒公司,也就是因為拉攏了一個大導演,一個最有名的經紀人。
大導演當然就是剛子,而經紀人,就是花姐!
在2004年時,華誼兄弟已經成為國內實力最強的影視傳媒公司,拍攝了不少大火的電影。
例如《沒完沒了》《一聲嘆息》《天下無賊》《大腕》《手機》等,所謂的賀歲片也是他們推出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