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烏雲如墨般潑灑在曼德勒的天際,彷彿能擰出水來,空氣中瀰漫著一種壓抑而神秘的溼潤,宛如古老咒語在低空盤旋,預示著一場天地間的洗禮即將降臨。街道上,偶爾掠過的風都顯得遲滯而沉重,彷彿連自然界的生靈都在屏息以待那場必將震撼人心的風暴。
在第五十六師團指揮部的深處,作戰會議室被外界那股不祥的氣息悄然滲透,即便緊閉的窗戶也無法阻擋那無形的陰鬱。室內燈光昏黃,與外面的昏暗形成了微妙的共鳴,彷彿連光線都被這份沉重所感染。
一位面容堅毅的中佐參謀,手指輕輕摩挲著那份來自高層的密電,他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如同在講述一段古老而殘酷的傳說:“第十五軍的鐵蹄已深深烙印在緬甸的土地上,勝利的果實已初現端倪。從仰光到曼德勒,每一座城池,每一條要道,皆已插上了帝國的旗幟,甚至越過了邊界,騰衝的烽火見證了我們的輝煌。”
他的話語中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悲涼,因為接下來公佈的資料,如同冬日裡的一盆冷水,讓人不寒而慄。“英軍,那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之盾,如今卻支離破碎。三萬六千勇士,僅餘一萬二千人能逃往印度,一萬三千人倒下,一萬一千人成為了未知的謎團。”
然而,真正的風暴還未到來。當提到華夏遠征軍的損失時,整個會議室的氣氛降至冰點。“我們的對手,同樣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十萬雄師,或許僅能半數歸鄉。但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我們自身的傷口,比想象中更加深邃。”
飯田祥二郎司令官的電報,如同一張無形的網,緊緊勒住了所有人的心。“攻略緬甸,十萬大軍,傷亡九千五百勇士。這數字看似微小,卻如同利刃,深深刺入我們的心臟。尤其是五十六師團,七千勇士的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
說到這裡,渡邊匹夫師團長的目光如鷹隼般銳利,掃視著室內的每一個人,他的聲音低沉而充滿力量:“一個小小的金礦機場,竟成了我們緬甸戰役的滑鐵盧,接近一半的傷亡,皆因它而起。諸位,難道不該為這份沉重而心痛嗎?”
會議室裡,一片死寂,只有窗外偶爾傳來的雷鳴,似乎在回應這份壓抑。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投向了竹內連山,那個在金礦機場戰役中扮演了核心角色的男人。炮兵聯隊的轟鳴,工兵聯隊的辛勞,運輸大隊的奔忙,空軍的翱翔,一切都圍繞著他精心佈置的戰術旋轉。
回憶起金礦機場的戰鬥,那是一段令人心悸的往事。竹內連山曾設想利用機場作為誘餌,吸引川軍團的注意力,然後利用優勢兵力進行反擊。然而,川軍團的指揮官,一位名叫李雲龍的智者,卻彷彿看穿了這一切。他不僅巧妙地利用了地形,還動員了當地民眾,將機場周圍的防禦工事構築得如同銅牆鐵壁。每一次日軍的進攻,都像是撞上了一堵無形的牆,付出巨大的代價卻只能換來微小的進展。
更令日軍震驚的是,李雲龍還利用夜晚的掩護,派遣小股部隊對日軍的補給線進行騷擾。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襲擊,卻如同蟻穴潰堤,逐漸侵蝕著日軍的戰鬥力。最終,在一次精心策劃的夜襲中,川軍團成功地奪回了金礦機場,給了日軍致命一擊。
如果非要有人為這場失敗負責,那麼答案或許並不簡單。因為在這場智與勇的較量中,每個人都扮演了自己的角色。而竹內連山,雖然承擔了主要的指揮責任,但他的心中卻充滿了疑惑和不甘。他深知,真正的弱點,或許並不在於戰術的失誤,而在於那些看不見的、深藏於人心之中的東西——對勝利的渴望、對犧牲的恐懼、對未知的敬畏……
此刻,在渡邊匹夫師團長那如炬的目光下,竹內連山沉默不語。他的心中,既有對失敗的痛楚,也有對未來的思索。他知道,這場戰役雖然結束了,但真正的戰鬥,才剛剛開始…… 在那場如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