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海村村民並不知畢君庭與盧綃銅的存在,倒是見到不少次李永生院子裡多出兩隻狐狸的身影。
自李永生成年後,村民們便不再管李永生食住。李永生從小便是吃百家飯長大,他無父無母,尚在襁褓中便被父母拋棄,丟進了海里,得幸當時海水漲潮,便將盛他的木盆順著潮水盪了回來,被喬海村村長拾到。
村長向來以慈悲為懷,悲憫蒼生,救下這個孩子,帶回了喬海村。
李永生便是在喬海村的每位村民手中帶大的。
吃百家飯,穿百納衣。
喬海村民風淳樸,百姓純真,他們寧可自家孩子少口稀湯,也不會餓著李永生;寧可自家孩子腳後跟外露,也不會讓李永生光膀。
李永生長大後想要透過讀書改變命運,村裡人便東拼西湊,將村裡村長以及幾位從前富裕過的大戶家裡的詩書講經送給李永生,希望他能夠考出功名。
最開始,李永生不負眾望,以童生的身份一次考中秀才,名列第一,為案首,引得十里八鄉的人都來恭賀,說李永生乃是天降神童,將來必定有大作為。
李永生自己也滿懷抱負,他認為憑藉自己的才華與知識,一定闖出一片天!
可是現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
他連舉人都考不上。
一連多年,他數次參考,卻數次落第。
如今有了盧綃銅在身邊,李永生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他堅信這次秋闈,一定能中舉人!
適逢八月金秋弄風,三年一度的秋闈如約舉辦,李永生得了盧綃銅從文曲廟裡求來的香蒲,戴在身上,帶著一身的志氣與狂傲,踏上鋪滿僥倖與暗器的升官路。
李永生才高氣傲,自詡學通古史,博冠古今,在考場上揮斥方遒,大展筆墨,盡興而歸。
可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一個祿祿無名的寒士,靠著一份無人遞薦的考卷,怎麼可能登的進院府大人的眼睛。
那些世家大族早就透過錢銀官爵壟斷走了下士通往富貴的路。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世道本不公平,那些考卷疊放在監臨大人案前,一個個人名堆雜其中,後世的糊名制或許能存一絲公正,讓監臨看不到人名,批卷的時候或以能公平兩分。
可這時不是,這個時候的卷名大剌剌地攤在監臨面前,哪是大戶人家子弟,哪是無族寒士,一眼便能看出。
一個無勢無力的社會最底層人,註定與榜無緣。
恰逢當年天大寒,高知府大人妻子身子骨向來虛弱,身患殘疾,畏冷怕寒,怕是挨不過這個秋天了。高知府愛妻心切,不惜重金求天底下最厚實、最禦寒的狐裘,只為討夫人安心暖身。
李永生知道這是距離他功成名就最近的一次機會,他必須學會向知府獻禮,只有這樣,他才能夠在達官雲集的官場上博得一頭彩,才能有機會獲得高知府的賞識,在監臨那討個眼熟,中得舉人。
人情世故,他怎麼會不懂。
可是他現在一貧如洗,兩袖清風,別說向知府獻禮,就是現在讓他憑空拿出五兩銀子,他都得肉疼齜牙,且也拿不出。
什麼都沒有,那該怎麼辦?
李永生愁的茶不思飯不想,對著油燈發呆,看著翻新後的土牆上掛著經書詩文,那曾是他意氣風發時的暢思文湧——
志氣把酒黃昏後,莫辜負,莫停留。有花堪須催更醒,莫棄別家好二郎。
這是他對自己的勉勵,也是對心中志氣的承饋。
他一定要,成為那萬眾矚目,傲視蒼穹的人間第一流!
這時盧綃銅已經變換成狐狸,拖著一條綿軟蓬鬆的尾巴跳進了他的懷裡,雪白的狐毛不斷輕拍在李永生的臉上,讓他驀然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