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悠將此事瞞得緊,半點也未透露,同時將宮內的暗棋下得極好,連帝王身邊的近侍都助了他們一臂之力。
等到五皇子登上了皇位,皇帝成了太上皇,喬悠的生母皇后才發覺自己莫名其妙地成了太后。
事情做得突然,卻並不粗糙,五皇子的手段也十分周密,除了喬悠以外的其他幾位皇子直接被他送去了遠離皇都城的封地,剝奪了實權。
第二日太陽升起之時,這一場宮變就已經徹底結束了。
可烏菱國的衰敗,僅憑一個皇位更替,還遠遠不足以拯救。
易家的幾位將帥都已戰死,在缺一個賢明的君主之後,烏菱國還缺一位能收拾殘局的將才。
「老身去!」易老夫人的心情很好,送走皇位上的那位後,剩下什麼事都好說。
但是一聽她這話,易家的女眷們紛紛不贊同。
也不是擔心易老夫人身體吃不消,實在是一軍之首這樣的位置,憑易老夫人的軍事才能只怕是不足以撐起。
「母親,您說您都離開戰場多少年了,眼下又是我們烏菱國弱,晉國強的局面,要扭轉戰局,必得是一位用兵如神的將領。」
「老夫人就是請命,咱們新的皇帝陛下只怕也不敢答應。」
「還是得有個年輕力壯,計謀過人的將領去才行。」
女眷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沒一個認為易老夫人能扛得起來。
「茯苓孫女兒,你來替老身說幾句話,老身如何就當不得了?」易老夫人說不過那麼多兒媳和孫媳,就想找茯苓替自己說幾句。
茯苓突然被點中,看著易老夫人愣了一會兒,覺著自己不能昧著良心。
「祖母,您可以去邊關,但是全軍統帥的事……還是交由聖上定奪吧。」茯苓盡力委婉道。
易老夫人沒感覺出來茯苓的話裡哪有什麼委婉,但是連茯苓都這麼說了,就是她真的不要想當什麼統帥了,她要真當上統帥,只怕烏菱國的邊關真要守不住。
「老身知道了,既如此,就等聖上定奪吧。」易老夫人放棄得倒也乾脆,沒再提起。
茯苓雖然勸易老夫人放棄了,但是她自己肯定要去一趟邊關。她不會插手邊關戰事,更不會使用靈力干涉戰事,只是去做一個見證者。
看看她的那些堂兄伯伯們的犧牲,最終是否值得。
看看易家的未來是顛沛流離還是榮華富貴。
現任君王顯然比前任君王靠譜很多,登基之後,不出兩日就敲定了新統帥的人選。
這位人選令茯苓既意外又覺得合理。
喬悠接過聖旨的那一日,曾經的皇后,如今的太后,抱著他默默落淚。
「我兒當真想好了?此去邊關,絕非一年半載就能歸來。你又身體虛弱,在邊關不知要吃多少苦……」
皇后知道,不必去問喬悠,曾經說的此生所願唯歸隱田居悠閒度日,為何如今不作數了。
喬悠的心思,早已向她袒露,做到這個份上不過是為了多一些時日陪伴六年前錯過的茯苓。
若是她早知道,喬悠會為了那一次錯過,在六年後甘願為茯苓獻上後半生,捨棄安穩的時日,趕赴艱苦的戰場,她六年前就一定不會攔著喬悠。
「母后放心,兒臣一定得勝歸來,不負眾望。」喬悠心意堅定,只這一句,不做其他多餘的解釋。
茯苓作為書房裡站著的第三個人,聽著這對母子間的對話,多少察覺到這與她本人有些關係,但是她其實還是不知,喬悠怎會如此執著於自己。
皇后走後,書房剩下茯苓和喬悠兩人。
喬悠回過頭來想與茯苓繼續談先前的話題,「六年的仗打下來,烏菱國的邊境線已經向後退了三次,割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