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謂是一筆鉅款,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父親拿出這筆鉅款,買下了這部手風琴,其中所凝結的那種深沉的父愛,如同當時的伊犁河水那樣豐沛。在這如同河水一樣豐沛的愛的滋養下,亞歷山大無憂無慮地成長,他學琴、彈琴、修琴,那是他人生中最好的一段時光。有了這段時光的鋪墊,今後的人生即使遭遇到痛苦與悲傷,也能夠慢慢地熬過去。
在手風琴歡快、優美的彈奏中,時光不知不覺就飄移到了20世紀80年代,長大成人的亞歷山大在六星街開了一家樂器店兼手風琴修理鋪,也迷戀上了手風琴收藏。四十多年來,他從國內外購買不同種類的手風琴,這些手風琴材質、音色、形狀、大小都各有不同,其中最古老的手風琴距今有將近200年的歷史。為什麼要收藏它們,為什麼要花費本來就不多的收入去維繫這一愛好,亞歷山大自己也說不清楚。他只是知道,在成長後的日子裡,煩惱與艱辛不斷湧來,如同洶湧的海水,這時候,這些手風琴就如同是海水中的珍珠,撫摩著它們,結了繭的心會慢慢柔軟起來。哦!他又回到從前的舊時光了,那些有音樂,有父母的愛相伴隨的好日子,人們在婚禮、聚會上彈奏著手風琴,笑容溫暖,一看就是內心的真切流露。而與此同時,空氣中散發著一種混雜的氣味,那也是傳統生活的氣味--果園與卡瓦斯的氣味,白楊樹與沙棗花的氣味,饢的香味與父親母親身上慈愛的味道,時代的列車轟轟向前開,怎麼可能沒有變化呢?而收藏,彷彿就是想要留住某些時光,那些青春的、美好的,讓自己結繭的心可以柔軟起來的時光。這種愛好裡,分明有種固執的、又極其可愛的堅持。
就是這樣吧!慢慢地,隨著日積月累,那些囤積於亞歷山大家中的手風琴已經成為亞歷山大家的一部分,它們來自於世界各地,如同散落於異地的孩子,因為環境的緣故,只能呆在亞歷山大家中狹窄的地下室內。我曾經於2016年的寒冬裡去參觀過它們,著實感覺到,這些歷史悠久、極具收藏價值的手風琴需要更好的保護與展示,而如何保護它們,如何展示它們,更好地發揮它們的價值,已經成為擺在亞歷山大心頭的一個難題。
好在,他還有音樂,有手風琴的琴聲悠揚。在那些難熬的日子裡,只要琴聲響起,亞歷山大的心中就會充滿希望。是的,在邊疆,在伊犁,音樂不僅僅只是用來欣賞,而是讓人參與和表達,當演奏的人,聽琴的人,全身心都沉浸於琴聲悠揚時,一切都會變得很純淨、很美好。這種純淨與美好,後來也成為一首流傳甚廣的歌曲所想要表達的情愫,在狼戈的那首《蘋果香》中,有一句歌詞讓人印象深刻——“六星街裡還傳來巴揚的琴聲嗎?”在這裡,巴揚的琴聲,就是手風琴的聲音,也是故鄉的聲音,思念的聲音,鄉愁的聲音。
這些聲音,時代都聽到了,而且用最快的速度有了回聲。
2018年,伊寧市利用援疆資金建成了亞歷山大手風琴珍藏館,將這些來自於世界各地的手風琴收藏展示於此。不僅如此,亞歷山大手風琴珍藏館還被打造成“俄羅斯族巴揚藝術”非遺保護基地。2020年,伊寧市俄羅斯族巴揚藝術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亞歷山大·謝爾蓋維奇·扎祖林成為自治區級非遺專案傳承人。
一切得償所願,一切又都是最好的安排。從此以後,這些從不同國家、不同地域走到一起的手風琴,有了一個對它們而言最好的家,色澤溫暖、清潔整齊、充滿了愛的家。如果手風琴有靈,一定會在某個月明之夜,自發地合奏一首歌,歌的名字是什麼呢?我不清楚,我只是知道,在祖國邊疆,在伊犁一個叫六星街的地方,那裡風和日麗,那裡琴聲悠揚,那裡有一個屬於手風琴的最好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