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明顯好了起來。
消瘦的臉頰上帶著一抹不正常的酡紅。
長孫皇后如果年輕二十歲,那這抹顏色就是恰到好處。
但如今她的這個年紀,這抹紅就不正常。
長孫皇后已經看開了,每日的心情都很好,挨個的把子女召喚進宮,進行一對一的問話和訓話。
只有少數的人知道,皇后這是在做最後的安排。
她要在最後的日子裡把一切都安排的妥當。
江州的顏白也在忙碌,編民入冊之後就是挑選青壯,講解政策,挑選府兵。
恰逢冬日,孫書墨、顏白、陳摩詰三人三班倒的利用這個不忙的日子訓練府兵。
這一訓就是數月,新的一年轉瞬即至。
在新的一年裡李恪走到朝堂。
一個管飛騎的領將,悄無聲息的站到了文官的佇列裡。
不理會眾人不解的目光,李恪跪坐好之後閉目沉思。
李恪不喜歡朝堂,但又不得不來。
原本都說好了這一輩子不踏進朝堂一步。
沒有想到最後還是回到了自己試圖逃離的地方。
眾人也在驚異吳王的到來。
一部分人的眼光是善意的帶著親近和欣喜。
還有一些人的眼光則是平平淡淡。
也有偶爾的一瞥目露兇光。
朝堂之上,每來一個人就會增加一個新的變動,官員除了折騰,另一個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沒有誰會死死的抱著誰的大腿,都是在不斷的權衡。
李泰也來了,見到李恪站在文官裡面的時候一愣。
他轉身直接去了武官那邊,直接坐在了李績的後面。
李績頗為無奈,這都是顏白開的好頭,如今文不文,武不武,陛下也趁機摻沙子。
李泰來了,眾人的表情更加的精彩了。
對比而言,眾人其實還是喜歡李恪多一些。
最起碼吳王在當祭酒的時候並沒有開除一個學生。
而且這些年在長安的名聲很好,是公認的賢王。
一個府裡面只有一個老僕的賢王。
因為和所有人不粘連,大家都很喜歡。
這李泰才成為魏王,才當上祭酒,就在書院大刀闊斧的改革。
開除學生,開除先生。
讓諸多家多年的佈局,好不容易在書院才安排好的佈局被拆的乾乾淨淨。
主持朝會的太子還沒來,朝堂響起了議論聲。
文官的議論是小聲議論,類似指指點點,文雅,符合文官的氣勢。
武官則豪放一些,說話的聲音也大一些,也粗魯一些。
兩方議論的內容都差不多。
意思是這個緊要的時候親王應該去封地,應該遠離長安。
而不是出現在朝堂之上。
而不是手握實權出現在朝堂之上。
免得生亂。
所有人都以為這是皇帝的安排,藉此來試探兩位親王有沒有其他的心思。
譙國公柴哲威不喜歡李恪。
因為李恪所管的右屯營原本是屬於他的。
李恪去了以後直接清理了所有的柴家子嗣,自然也包括柴家的親信。
飛騎營裡沒根基的人反而成了校尉!
柴哲威認為這一切都是李恪故意為之,意在排除異己。
譙國公柴哲威朝著身後不著痕跡地點了點頭。
太極殿門口的門檻處一異族人的將領站起了身。
隨後朝著李恪冷哼一聲。
輕輕的一聲哼蘊含了多重的意思。
尤其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