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發展起來的蘋果樹都是工人們挑選的結過果的枝條進行扦插的,還有一些則是在外挖掘的成樹,透過嫁接法嫁接了結過果的枝條。
如今果樹成林。
只可惜除了最開始的那千顆外,其他的蘋果樹如今還沒到掛果期,聽果園的管事,精通果樹栽種的工人們講,要想看到掛果,起碼還需要一年的時間。
從種植果樹的大澤邊走出,張啟回首望著這座規模極大的果園。
輕聲開口與胡玲說道:“養殖蜂的技術有進展?”
胡玲落後張啟一個身位:“有的,利用君上教授的蜂蠟引蜂法,烏桓已經有小規模蜂箱養殖的經驗了,不過還在摸索階段,並沒有大規模發展。”
“嗯,謹慎些是好的,不過也不比太過謹慎,讓養蜂人們做好防護即可,這片果園應該每年都會開花,安排一些蜂箱過來吧。”
“諾。”
胡玲恭敬的應道。
離了果園。
張啟又去到了肥皂工坊,如今烏桓鮮卑以及遼東都有展開衛生講解,得益於足夠的工作崗位,張啟的這三塊地盤上的人已經解決了基本的溫飽問題,所以他們才有心思去做這些有的沒得。
肥皂的生產就不用多說,簡單至極,最基本的鹼水加油脂就能弄出一塊肥皂。
只不過現在肥皂工坊的供應還是不夠,油都不夠吃,哪有多餘的用來進行肥皂生產。
好在現在油脂的來源多了一條,等捕鯨業興起,便是肥皂功夫大展拳腳的時刻了。
現在嘛.緊著懸壺司跟軍營吧。
琉璃工坊。
或者說是玻璃工坊,如今這裡生產的玻璃除了透明度不夠以外,其他的基本已經趨近成熟了。
烏桓城外已經興建了兩座暖房,在冬日也能夠保證綠菜的生產。
而且這也是烏桓的一種高階商品,從這流傳出去的琉璃擺件頗受漢朝權貴的青睞,如今市場已經開到了長安,即便是未央宮裡現在都出現了這種商品,狠颳了一波漢朝的白銀儲備。
沒辦法,密探商人們聽張啟的,想要購買這種琉璃裝飾,只接受白銀支付。
所以,現在白銀被用作貨幣已經在漢朝開始流行了。
十幾萬畝的田地一眼望不到邊,是的,烏桓這邊也開墾出了十幾萬畝的田地,這些田同樣跟鮮卑的大田一樣,屬於張啟個人。
辛勤的農人們忙完了自家地裡的活,也都會或多或少過來幫忙,烏桓方面勸阻過許多次了,但收效甚小。
這種行為是自發的,每個獲得了土地的農人們,對張啟感恩程度都是不可想象的,因為他們經歷過苦難,所以才有如此深刻的感觸。
當然,等過個一兩代,這種感觸便會一點點的消失不見。
因為當初的那批人,只是那批人而已。
這些農田都是屬於張啟的,當然,因為現在還未立國,所以說不了國有,但意思差不多。
這裡既是糧食的保證,也是新型農具的試驗場地。
畜力聯合收割機就是在這透過的。
有後世的眼光,張啟儘可能的將人力轉換為畜力,雖然一些自動化機械現在無法實現,但依靠原理,弄出畜力動力也是可行的。
耕地,施肥,澆灌,收割。
解放勞動力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關鍵。
耕地自然不用多說,如今八馬拉犁的犁,犁地的範圍極廣,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對馬匹的操控。
而肥料。
農家肥包含了一部分,而鳥糞石也在探索之中,等著海軍的好訊息,
而水渠在這十幾萬畝的田地間交錯,劃分棋盤。
只要捨得前期投入,後面便能盡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