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李懷溪雖然買了600斤木炭回來,但李父還是不放心,在冬天只有在院子裡堆一堵柴火牆他才會有安全感,每個冬天都是這樣的,所以第二天一早,李父照常叫著李懷山上山砍柴。
對於李父的想法李懷溪並沒有說什麼,買木炭回來純粹是幫李父和大哥減輕一下負擔,家裡有燃料了,他倆砍起柴來肯定就不會那麼著急了。而且柴禾不怕多,多備一些總是好的。
這一邊因為李懷溪買回來的棉花超出預期太多,本來準備收好秋菜再做被子的李母今天就開始忙了起來,叫著大兒媳婦一起,把堂屋門開啟,倆人曬著太陽開始給棉花胎縫被面。
李母把卷起來的佈散開之後發現跟李懷溪之前買回來的一樣,這兩匹布並不是連在一起的,而是一塊一塊捲起來的,拉出一塊來往棉花胎上一比,發現大小差不多,就跟提前量好的一樣,每塊布只需要裁一條邊下來大小就跟棉花胎一樣大,長短都合適。
李母不知道李懷溪拆的大棉被跟床單本就是一套,所以大小基本都差不多,對於李母來說這可省了不少功夫,直接把棉花胎放進兩塊布中間縫起來就行了,裁下來的布也不浪費,回頭拿糨糊粘了還可以做成布鞋。
看著李母和大嫂在堂屋裡忙活著做棉被,李懷溪則叫著李懷林去菜園收菜,倆人準備在今天把秋菜收了存起來。
去之前李懷林先把家裡蓋菜窖的石頭板開啟,讓封了小半年的菜窖通通風,這樣一會兒下去放菜的時候不會把人悶到裡頭。
這都是李父耳提面命教會的,不管多麼著急的事只要是下菜窖,都要提前開啟通通風。
一開始李懷林還不信,直到有一年隔壁村一個菜窖悶了三個人後才重視起來,對於通風絲毫不敢馬虎,李懷溪之前沒有下過菜窖,看他在旁邊,李懷林還細細叮囑他通風的重要性。
誰知李懷溪比他還懂,還給他講了起來為什麼菜窖會悶人。
李懷溪沒有給李懷林講二氧化碳比空氣重,時間長了會在洞的底部累積,人下去之後會被憋倒之類的,而是簡單道:“二哥,菜窖之所以會悶人是因為蓋子蓋的時間長了裡面的空氣少了,人下去之後吸不上氣來就會暈倒。”
“所以需要通風,時間短了還不行,以後再下地窖可以先拿個蠟燭點著吊下去,要是蠟燭在下面滅了就證明裡面還是沒有空氣,要是蠟燭下去之後還燃著就說明沒問題了。”
聽完李懷溪的話李懷林有些好奇,立馬去拿了半截蠟燭過來,放進半截竹筒裡拿繩子吊了下去,果然,蠟燭還沒有到窖底一下就滅了。
看到蠟燭滅了,李懷林驚歎一聲道:“還真的是,你這個辦法好用啊!”
“走,讓它在這先晾著,咱先去收菜!”
說著倆人收了蠟燭拿著揹簍往菜園走去,坐在堂屋裡縫被子的大嫂看到院裡兩個小叔的舉動後不由得對旁邊的李母笑道:“小溪還真行,什麼辦法都能想出來。”
李母道:“現在是比誰都靈透了,你不知道以前傻的時候啊......”左右無事,李母就又給鄭小菊講起了李懷溪小時候的糗事。
......
李懷林和李懷溪來到菜園,先看了一下那兩株茶樹,此時已經落沒了葉子,但枝條還是水分十足,無不證明了明年可以從頭再來的決心。
倆人打量著眼前的茶樹,李懷溪道:“二哥,等明年開春了咱把嫩芽摘了,我給你炒茶喝!”
李懷林笑道:“哈哈那金貴玩意兒我可喝不起。”
李懷溪道:“買的金貴,咱自己種的有啥金貴的,明年你等著就是了!”
“好,那我等著,咱也嚐嚐這茶葉是什麼味道的!”李懷林說著開始拔起了腳下的蘿蔔。
秋天的蘿蔔脆嫩脆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