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蘭州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流傳著金花娘娘那動人心絃的故事,宛如一首悠揚的古曲,傳唱在歲月的長河中,訴說著慈悲與善良的力量。
蘭州井兒街,有一個金姓人家,家中有個可愛的姑娘叫金花。金花自小就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特質。年僅4歲的她,就已經開始學著捻麻紡線,稚嫩的小手在麻線間穿梭,那認真專注的模樣,彷彿是在編織著一個美好的夢。她心地善良,對父母孝順有加,每一個舉動都飽含著對家人深深的愛。金花還對經文有著濃厚的興趣,常常在閒暇之時誦讀,那清脆的童音彷彿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能讓周圍的氛圍都變得寧靜祥和。
時光荏苒,金花漸漸長大,出落得亭亭玉立,如一朵盛開在黃河邊的鮮花。當她年將及笄之時,父母開始為她的終身大事操心,將她許配給了一戶人家。
然而,金花卻有著自己的想法,她執意不從這門婚事。她的心中似乎懷揣著一個更大的使命,這個使命超越了世俗的婚姻與家庭生活。
明永樂三年,金花剛滿17歲。迎親的日子如期而至,夜晚的井兒街張燈結綵,卻瀰漫著一種壓抑的氣氛。金花在自己的房中,靜靜地坐著,眼神堅定而決絕。當亥時的鐘聲敲響,她毅然起身,一手拿起火棍,一手拿著麻線。她將麻線的線頭輕輕地系在灶龕之上,然後頭也不回地飛身出門,向著西方奔去。那麻線在夜色中如一條細長的銀蛇,似乎在指引著她前行的方向。
金花的哥哥發現妹妹不見了,心急如焚。順著那根麻線,他一路追尋而去。在大嶺山(今永靖縣神樹峴),哥哥終於追上了金花。月光下,金花的身影顯得如此決絕又如此聖潔。哥哥苦苦哀求她跟自己回去,家中父母不能沒有她,可金花卻輕輕地搖了搖頭。她告訴哥哥,自己肩負著普渡眾生脫苦海的重任,這是上天賦予她的使命,她不能因為世俗的親情而放棄。哥哥望著妹妹那堅定的眼神,知道無法改變她的決定,只好無奈地長嘆一聲,獨自踏上了回家的路。
金花繼續西行,她的腳步輕盈而堅定。她經過了蒲家溝,那裡的村民看到她如同看到了一位仙子。她手中的火棍似乎散發著一種神秘的光芒,照亮了前行的小路。在小乾溝梁,她稍作停留,口中唸唸有詞,彷彿在為這片土地祈福。當她來到格水嶺時,天空中突然出現了一道奇異的彩虹,像是為她架起的一座天橋。
在歇馬殿,金花遇到了一位生病的老者。她停下腳步,用自己的醫術和神奇的力量為老者治癒了病痛。老者感激涕零,想要挽留金花,但金花只是微笑著搖了搖頭,繼續踏上旅程。當她爬上黑山頂時,狂風呼嘯,似乎想要阻止她前行,但金花毫不畏懼,她的身影在狂風中顯得更加堅毅。
最終,金花直達浪頭山。在浪頭山上,她留下了許多令人驚歎的奇蹟。她將手中的火棍插於道旁的巨石之上,剎那間,火棍像是獲得了生命一般,生枝吐葉,轉眼間就變成了一棵枝繁葉茂的青松。那青松在山頂上迎風而立,彷彿是金花娘孃的化身,守護著這片土地。
還有另一個版本的傳說,金花出走後,哥哥順著麻線找到了她。當哥哥出現在金花面前時,金花望著故鄉的方向,眼中閃過一絲不捨。但很快,她舉起手中的燒火棍,在青石板上狠狠地一戳。那看似堅硬無比的青石板,竟被燒火棍戳通了,燒火棍直直地插在山坡上面。
緊接著,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那原本普通的松木燒火棍眨眼間長出了嫩枝和松針,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哥哥知道妹妹心意已決,再也無法勸她回家,只好懷著複雜的心情長嘆而歸。
金花在山上的日子裡,常常思念遠方的親人。她的淚水滴落在山上,匯聚成了一泓清泉,這眼泉被稱為吧咪山池。
吧咪山池的泉水清澈見底,四季不幹涸。有一年,蘭州地區遭遇了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