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沙師弟,沙師弟的修為與俺相差不已!”
“好了,貧僧與你們開個玩笑罷了!”唐三藏笑呵呵的說道:“無米麵也可,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無銀錢也可!”
“哈哈.....\"孫刑者大笑了出來。
”大聖,因何發笑?“唐三藏不解問道。
”想起了一個笑話,說與你們聽,話說有個吝嗇的財主請位先生來教兒子。”
“來時先生起草了個契約,就是上文的內容。但財主理解的是:供給先生的飯食,沒有米麵也可以,沒有雞鴨也可以,沒有魚肉也可以,沒有銀錢也可以,就非常高興地留下了先生,並且粗茶淡飯伙食很差,年底結賬時,還不想給塾資。”
“但先生卻拿出契約要財主承擔違約的責任,並賠償他一年來伙食不好的巨大損失。”
“財主不明白,說你的契約不是都這樣寫的嗎?”
“先生說:我寫的意思是無米、面也可,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無銀、錢也可。”
“這樣,財主不得不給了先生很多錢賠償他。”
“哈哈,好一個斷句!”唐三藏哈哈大笑。
“其這這樣之事,還有不少!”孫刑者道:”話說古時候有一個姓張的富翁,他的妻子只給他生了一個女兒,女兒長大之後就招來一個上門女婿。按照正常來說,張富翁應該是要將自己的錢財留給女兒和女婿的。“
”但是後來張富翁又娶了一個小妾,這個小妾給他生一個兒子,名叫張一非。”
“在張一非幾歲的時候,張富翁突然病倒了,他也知道自己撐不過去,但是擔心女婿為了分自己的財產而謀害自己的兒子,於是就叫女兒和女婿前來談話。”
“張富翁對女婿說:小妾的兒子是沒有資格繼承財產的,我死後財產就是你們夫婦二人的了,但是你們必須要養活他們母子,不能讓他們流落街頭。”
“說著拿出一張紙條,只見上面寫著:張一非吾子也家財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奪。”
“這女婿也是先入為主,主動將這句話理解為:張一非吾子也,家財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奪。張富翁死後,女婿順理成章繼承家產。”
“不過後來張一非長大成人,帶著母親回來找姐夫要家產,結果雙方爭吵不斷,甚至驚動了官府。”
“恰好有一個巡視監察的官員經過,經過了解整件事的前因後果之後,笑著說道:這張富翁也是有小聰明的人,他寫下這句話其實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以及讓兒子回來爭家產。”
“這位官員說道:其實老樣子的真正意思是“張一非吾子也,家財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奪。””
“雖然是同一句話,但是因為斷句不同,所表達的意思也不一樣。最後官員將部分家產分判給了張一非。”
孫刑者說完,只有金社君、沙悟淨和豬八戒在大笑張家女婿。
可唐三藏卻陷入了沉默,這種事情在大唐時有發生,民不識丁,只靠當地官員憑自己的想法來斷。
不能完全表達事主的真實意願。
一句話,有可能出現兩個,甚至多個意思,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