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業盛,誰能不歃信諸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盟約的事已經完畢,桓公突然對宰孔說:“我聽說三代時期有封禪的儀式,這個儀式是怎樣的?可以告訴我嗎?”宰孔說:“古代人封禪泰山和梁父山。封泰山就是在泰山上築土為壇,用金泥和玉簡來祭祀天,以回報天的恩賜。因為天處於高處,所以增高土壇以象徵高。而禪梁父山就是在梁父山上打掃乾淨地面後祭祀,以象徵地的低。使用蒲草編成車輛,用草蓆作為祭品,祭祀完後就地掩埋,這是為了回報地。三代時期接受天命興起,得到天地的庇佑,所以舉行這個盛大的儀式來答謝天地。”桓公說:“夏朝的都城在安邑,商朝的都城在亳,周朝的都城在豐鎬。泰山和梁父山離都城那麼遠,還要封禪祭祀。現在這兩座山都在我的封地內,我想得到天子的寵愛,重新舉行這個久遠的儀式,各位覺得怎麼樣?”周公禮觀察到桓公的態度有些高傲,似乎有點自視甚高。他回答說:“如果您認為可以這樣做,誰敢說不可以呢?”桓公回答道:“等到明天再和大家商議這件事情。”於是所有的諸侯離開了盟約的地點。宰孔私下去找管仲說:“封禪這件事,不是諸侯應該插嘴的。仲父能不能說一句話來勸阻呢?”管仲說:“我們的國君喜歡爭強鬥勝,可以巧妙地奪回,但很難用正當的理由來勸阻。我現在就試試說吧。”於是管仲晚上去見桓公,問:“國君真的想封禪嗎?”桓公回答:“為什麼不信?”管仲說:“古代封禪的,從無懷氏到周成王,可以考證的有七十二家,他們都是因為接受天命,然後才得以封禪。”桓公很不滿地說:“我南征楚國,到達召陵;北伐山戎,讓令支割地求和,孤竹被斬;西行穿越流沙,到達太行。諸侯沒有不聽從我的。我主持過三次兵車大會,六次衣裳大會,九次聯合諸侯,統一天下,即使與三代受命相比,也不過如此。封禪泰山,祭祀梁父,以示子孫,不是很合適嗎?”管仲說:“古代受命的君王,都是先有吉祥的徵兆出現,然後準備物品進行封禪,這個典禮非常隆重。鄗地上的嘉黍,北里的嘉禾,都是為了這個盛大的儀式而準備的。江淮之間的一種茅草,一根莖上有三片葉子,被稱為‘靈茅’,只有王者受命時才會生長,這是用來祭祀的。東海送來比目魚,西海送來比翼鳥。這些吉祥的物品,十有五種是不請自來的。都將這些記錄在書本上,成為子孫的榮耀。現在鳳凰和麒麟沒有來,而貓頭鷹卻經常出現;嘉禾沒有生長,而野草卻茂盛。在這種情況下想要進行封禪,恐怕列國的有識之士都會嘲笑您了!”桓公聽後很不高興。第二天,桓公就不再提封禪的事了。
齊桓公回國後,自認為功勳卓著,無人能比,於是更加致力於修建宮殿,力求豪華壯麗。他所乘坐的轎車和所穿的禮服等制度,都與國王相同,因此引起了國人的非議。管仲便在府邸中修建了三層高的臺子,名為“三歸臺”。寓意百姓歸附,諸侯歸順,四方蠻夷也都來歸附。又在門口樹立了屏風,以遮擋內外視線。還設定了反坫,用於接待各國的使臣。鮑叔牙對此表示懷疑,問道:“國君奢侈,你也奢侈,國君超越禮制,你也超越禮制,這難道合適嗎?”管仲回答說:“君主不辭辛勞,為了成就大業,也只是追求一時的快樂和滿足。如果用禮法來束縛他,他會感到痛苦而產生懈怠。我之所以這樣做,也只是為了替我們的君主分擔一些指責。”鮑叔牙雖然口頭上表示同意,但心裡並不認為這樣做是對的。
話說回來。當時周太宰孔從葵丘會盟結束後辭別歸去,途中遇見晉獻公也來參加會盟。宰孔告訴獻公說:“會盟已經結束了。”獻公聽後非常懊惱地跺腳說:“我的國家離這裡那麼遠,沒能趕上觀賞華麗的衣裳盛況,真是太遺憾了!”宰孔說:“您不必為此感到遺憾。現在齊侯自認為功勳卓著,有了驕傲的心態。月滿則虧,水滿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