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為什麼不拆掉這些牆垣,來檢驗一下它們的虛實呢?”趙襄子派人檢查城牆,果然發現它們都是用箭竿這種材料做的。趙襄子說:“現在箭矢已經足夠了,但是我們沒有金子來鑄造更多的武器怎麼辦呢?”張孟談說:“我聽說董安於建造宮殿的時候,用了很多精銅做成柱子。我們可以把這些柱子卸下來,用來鑄造武器,應該夠用了。”
智家、韓家和魏家三國的軍隊到達後,分成三個大營,連成一片包圍了晉陽城,使得晉陽城被圍得像鐵桶一樣牢固。晉陽城的百姓們,有很多人自願參戰,一起到公宮請求出戰命令。於是無恤召集張孟談一起商議此事。張孟談說:“對方的兵力眾多,我們寡不敵眾,戰鬥未必能勝利。不如我們深挖溝壑,高築城牆,堅決不出戰,等待他們的變化。韓家和魏家並沒有和趙家結仇,只是被智伯所逼迫。他們兩家割讓土地,也不是心甘情願的,雖然現在聯合作戰,但實際上心裡並不一致。不出幾個月,他們之間必定會有互相猜疑的事情發生,怎麼可能長久呢?”無恤採納了張孟談的建議,親自去安撫百姓,表明了堅決守城的決心。軍隊和百姓互相鼓勵,即使婦女和兒童也都願意為守城盡一份力。每當敵軍接近城牆,城上的強弩就會射擊他們,三家軍隊圍困了晉陽城一年多,卻始終無法攻破。智伯坐在小車上在城外巡視,感嘆道:“這座城池堅固得像鐵甕一樣,怎麼能攻破呢?”正在悶悶不樂的時候,他來到了一個山下,看到山下的泉水源源不斷地流淌,向東奔去。智伯抓來當地的居民詢問,居民回答說:“這座山叫做龍山,山腹中有一塊巨大的石頭,像甕一樣,因此也叫做懸甕山。晉水向東流去,與汾水匯合,這座山就是它們的發源地。”智伯問:“離城有多遠?”居民回答:“從這裡到城的西門,大約有十里遠。”智伯登上龍山,看著晉水,又繞著城東北走了一圈,突然明白了什麼,說:“我已經想到攻破這座城的辦法了!”他立刻回到軍營,邀請韓國和魏國的將領商議,他打算引晉水灌城。韓虎說:“晉水是向東流動的,我們怎麼能讓它向西流動呢?”智伯說:“我並不是想直接引晉水過來。晉水的源頭在龍山,水流得很急。如果我們在龍山的北邊高地上挖一條大渠,作為蓄水的地方,然後將晉水上游的水壩堵住,讓水不再流向晉川,那麼水勢必會全部流入新挖的渠道。現在春天即將到來,雨水馬上就要降下了,等到山洪爆發的時候,我們再決堤放水,把城池淹沒,城中的人就都會變成魚鱉了。”韓虎和魏駒齊聲讚歎說:“這個計策真妙!”智伯說:“今天我們就要分配好任務,各自負責各自的事情。韓公你負責東路,魏公你負責南路,你們都需要日夜警惕,防止敵人突襲。我將把大本營移到龍山,同時負責西北兩路,專門負責挖渠築堤的事情。”韓虎和魏駒領命後離開了。智伯發令,讓人們多準備鍬和鎬等挖土工具,在晉水的北面鑿渠。其次將各處泉水向下流的地方,全部築起堤壩攔截。又在渠道的左右兩側,修築高高的堤岸,凡是山溝裡流出的水,都有堤壩攔截。那泉水無處流淌,只能向北流去,全部流入新鑿的渠道中。把鐵柵欄和閘板逐漸添置,截住水流出口,這樣水便流不走,只能增加而無減少之勢。現在晉水北流的一支,名叫智伯渠,就是當時所開鑿的渠道。一個月後,果然春水大漲,山洪暴發,水位突然增高,與渠道平齊。智伯讓人從北面將堤壩挖開,洪水便從北面湧出,直接灌入了晉陽城。有一首詩為證:“向聞洪水汨山陵,復見壅泉灌晉城。能令陽侯添膽大,便教神禹也心驚。”
,!
那時,雖然城中被圍困,但百姓一直以來都富庶,所以並不覺得寒冷飢餓。而且,城牆的基礎建造得非常堅固,即使被水浸泡,也沒有受到損壞。過了幾天,水位越來越高,逐漸淹沒了城中,房屋不是倒塌,就是被淹沒,百姓無處可住,沒有灶臺可以燒火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