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其中有三個疑問至今沒人解釋得清楚。
首先就是南宋為何會將僅存的所有軍隊集中在崖山?這個地方根據歷代史家的考證宋軍曾在崖山以南的湛江海域附近駐紮屯兵,按理說應該在這些島嶼上抵抗元軍,然而他們卻逆向到了崖山,不僅與元軍追擊方向相反還完全是逆風而行。
其次,南宋軍隊此時有近千艘戰船,將士人數超過20萬,而蒙古軍隊卻只有區區2萬,戰船不過400艘,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場海戰,蒙古人賴以取勝的騎兵優勢根本無法發揮,宋軍非但沒有先天不足反而佔據極大優勢,然而最後卻遭遇慘敗。
20萬士兵主要來自各地勤王軍隊,過於混雜使其戰鬥時缺乏統一性,南宋軍隊將領張世傑在指揮上失誤連連。
由於南宋軍隊此時的補給悉數來自海南島,自然應派重兵守衛出海口,然而張世傑卻將所有戰船聚集在海港之中,在狹小的海面戰鬥顯然不利於數量龐大的南宋水師,反倒給了蒙古可乘之機。
那麼崖山海戰的經過到底是什麼樣的?蒙古大軍在降將張弘範的率領下直逼崖山從三面包圍了駐守此地的南宋水師,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張世傑拿出破釜沉舟的決心命令士兵將宮殿房屋等地面建築全部焚燬,不給蒙古人留下一草一木。他居然還採用赤壁大戰中曹軍的做法用長繩將上千艘船隻以連環船的方式連在一起,呈一字形排開,其中末帝趙昺的龍舟位於船隊正中。
然而由於作戰不利,陸秀夫見勝利無望,在逼妻兒殉國後對小皇帝趙昺言道:國事至今一敗塗地,陛下當為國死,萬勿重蹈德佑皇帝的覆轍,德佑皇帝遠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
八歲的趙昺雖然年幼但他的回答展現了他的勇氣和決心,不願意成為亡國之君,選擇與國家共存亡:“朕年齡雖然小,但也不願苟活。”至此陸秀夫背上幼帝投海殉國。
而楊太后等人聞聽幼帝投海殉國,悲憤之下怒道:大宋養士三百年,卻不知為囯,爾等有何面目面對天下?”她的名氣根本不響亮卻代表著那個時代女性的鐵骨,【我艱關忍死者正為趙氏祭祀,尚有可望爾,今天命至此,夫復何言。”最後她也跳入了茫茫的大海將自己奉獻給了南宋,能有忠貞氣節的不光是男兒也有楊太后這樣的巾幗英雄。”
光幕影片放到這,銀州海上到處是殉國的大宋臣民,萬朝帝王將相全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