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機。所謂打壓外戚是其智慧的表現,從對長孫家族不同表現和手段上便知一二。
李世民努力在外建功立業,長孫氏在家幫襯,可以說李世民的成功離不開長孫氏。
登基之後李世民迅速封長孫氏為皇后,對長孫家族也非常看重,經常給出超出禮制的優待。
這個時候長孫安業出場了,長孫皇后不計前嫌讓這位哥哥升職加薪,從右監門率變成右監門將軍,但長孫安業有自己的想法。
貞觀元年十二月三十,利州都督義安王李孝常,右武衛將軍劉德裕等人密謀藉助禁軍造反,長孫安業也參與進來了。
事情敗露後,李孝常這一大票人都誒處死,長孫皇后跑去找李世民求情,長孫安業因此免除死罪被髮配到四川的巂州。
長孫安業人品不行,還嗜酒如命,不務正業,居然還給他升官還給他求情,對比之下長孫皇后對正經的親哥哥長孫無忌就很冷漠了。
長孫無忌從小就聰慧好學,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他和李世民很早就是好朋友,後來又成為李世民的大舅子。
所以李世民重用他是很自然的,但是長孫皇后卻一次次對李世民說不要重用長孫無忌,李世民想讓長孫無忌當宰相,長孫皇后言:“妾既託身紫宮,尊貴已極,實不願兄弟子侄佈列朝廷,漢之呂霍可為切骨之誡,特願聖朝勿以妾兄為宰執。”
李世民心想:我重用無忌看的是他的能力啊,如果為了避嫌就放棄這麼好的人才那我不得累死喲。於是李世民無視了長孫皇后的話讓長孫無忌去擔任很重要的官職,左武候大將軍,吏部尚書,右僕射等等。
長孫皇后知道後勸其兄放棄一切官職,被妹妹壓制的這段時間長孫無忌幹了件大事,他和房玄齡等人重新修訂法律,形成《貞觀律》。這部法典的厲害之處在於長孫無忌等人後來以此為基礎修訂出了《唐律疏議》,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很高的聲譽和地位,是中國現存第一部內容完整的法典。
直到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他讓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一起輔政,隨著長孫無忌的權勢越來越大,他的內心也開始越來越膨脹了。
幾年後長孫無忌審理房遺愛謀反案,藉機害死他的死對頭吳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駙馬都尉執失思力也因為和長孫無忌不和被流放到嶺南,終於長孫無忌成為了妹妹口中的外戚專政。
長孫安業無才無德,給他高官厚祿也掀不起多大的浪,只會讓人覺得長孫家沒有人才,因此也不樹立政敵。但長孫無忌就不一樣,他是真的有才,遮都遮不住的那種。
所以一旦讓他當官掌權外戚專政是遲早的事,也一定會因此樹立政敵,弄不好長孫家要被滿門抄斬,不知道長孫無忌臨死前有沒有想起當初妹妹的話,相比之下長孫家最有心機的應該是妹妹觀音婢。
歷史沒有如果,吳王李恪在後世百家講壇中史學家,學者對唐朝吳恪評價頗高,文武雙全,貌似太宗。甚至有觀點認為李恪繼承皇位,大唐或許不會出現武周代唐,武周還唐之事。
後世普遍認為,不論哪個皇子繼承皇位,只要不是個廢物,昏君,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集團都會成為皇權的威脅者,不論是誰當皇帝必除之!唯一不同的是死亡方式,體面的死去或悲催的死亡。
唐太宗李世民共有十多個兒子,二十幾位公主,結局一個比一個悲哀,可以講唐太宗貞觀年間至唐高宗時期,李世民兒女造反層出不窮,尤其是李恪被長孫無忌和房玄齡誣陷冤殺,楊妃被逼死,李愔流放。
李承乾長子被廢為庶人,後徙往黔州,兩年後死在那裡,除去早夭的,剩下的都好不到哪,十四個兒子不是被構陷而亡就是一句話:不爭皇位就要死,爭奪還有一線生機,在李世民貞觀年兒子造反也成了常態。
其原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