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諸葛巖、趙雲用計引誘郝昭出城,換取陳倉堅城。曹真頓兵陳倉城下,悔於進兵心切,未能殲滅蜀兵主力。而諸葛亮月前回軍成都,卻在漢中遇到費禕來問丞相何故撤軍。
原來諸葛亮剛到漢中,準備回軍成都面見劉禪商議東吳犯邊之事。都護李嚴上奏劉禪曰:“臣已辦備軍糧,即將運赴隴右丞相軍前,不知丞相何故忽然班師。”
劉禪接李嚴奏報,不解其中緣由,即命尚書費禕北上入漢中,面見諸葛亮詢問班師之故。費禕北上漢中,陳明劉禪之意。
諸葛亮大驚曰:“李嚴發書告急,說東吳將興兵寇川,蜀中兵馬不能敵,因此回師救援。”
費禕曰:“李嚴奏稱軍糧已辦,丞相無故回師,天子因此命某來問耳。”
諸葛亮大怒,令人訪察,才知是李嚴因軍糧不濟,怕丞相見罪,故發書取回,卻又妄奏天子,遮飾己過。孔明大怒曰:“匹夫為一己之故,廢國家大事!”即上奏劉禪,令人召李嚴至漢中,欲斬于軍前。
費禕勸曰:“丞相請念先帝託孤之意,安撫益州民眾之心,姑且寬恕。”孔明從之。
費禕遂將其中緣由具表啟奏劉禪,劉禪覽表,勃然大怒,叱武士推李嚴出斬之。
參軍蔣琬出班奏曰:“李嚴乃先帝託孤之臣,乞望恩寬恕。”後主從之,即謫為庶人,徙於梓潼郡閒住。
諸葛亮整肅朝中,又上表奏封李嚴之子李豐接替江州都督,並任丞相府從事中郎,劉禪準諸葛亮所請。益州氏族誠服丞相獎罰,不敢怠惰。
諸葛亮肅清朝堂,正憂心北伐事敗,聞門外隴右軍報至,忙拆視之,上曰:“曹真全軍攻郿縣,張合斷五丈原,不敵,於是計誘郝昭出城,破之。軍失郿縣、五丈原,損兵兩千三百,斬敵五千,俘獲兩千,全軍移駐陳倉。另恐褒斜道有失,以部將範夷守箕谷,望丞相自漢中援之。”
“好好好!”諸葛亮大喜,聲淚俱下:“我大軍回撤,關中兵馬不過萬餘,料想北伐之功將毀於一旦。不想大軍無失,又取陳倉,真乃天賜良將與我!”
營外費禕、姜維等人皆以為關中、隴右有失,唯恐丞相傷心過度,連忙入內,卻見諸葛亮撫掌而笑,皆問何故。
諸葛亮將軍報傳示眾人,眾皆驚曰:“子龍之勇冠絕天下,子巖之計有丞相之風也!”
“我得上邽、陳倉,進可取關中之地,退可守隴右、取雍涼二州,此戰子龍、子巖當居首功!”遂上表請封趙雲車騎將軍、都鄉侯;請封諸葛巖伏波將軍、安定太守、丞相府左軍師;鄧芝、馬衡等皆有封賞。
諸葛亮一面遣右將軍高翔領兵出褒斜道,與範夷合兵箕谷,防備曹真;一面自領大軍北上,取道陳倉道出陳倉。
卻說曹真反攻關中,雖失陳倉,卻退蜀兵百里,重奪郿縣、褒斜道,曹叡下旨封賞。
是月,又有揚州司馬大都督曹休上表,說東吳鄱陽太守周魴,願以郡來降,請下令兵取之。
曹叡召陳群、司馬懿等重臣商議,司馬懿道:“此言極有理,吳當滅矣,臣願引一軍往助曹休都督。”
殿內卻見一人進曰:“吳人之言,反覆不一,未可深信。周魴智謀之士,必不肯降,此特誘兵之詭計也。”眾視之,乃建威將軍賈逵。
司馬懿道:“此言亦不可不聽,機會亦不可錯失。”
“仲達可與賈逵同去。”
當月,曹休引大軍徑取皖城;賈逵引前將軍滿寵、東莞太守胡質,徑取陽城,直向東關;司馬懿引本部軍徑取江陵。
孫權得周舫書信,召陸遜封輔國大將軍、平北都元帥,授白旄黃鉞,領奮威將軍朱桓、綏南將軍全琮領兵北上。
卻說曹休兵臨皖城,周魴來迎,徑到曹休帳下。曹休問曰:“近得足下